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知乎靠1%的头部生产者实现了商业化 但知识变现这条路走不远

发布时间:2016-10-01 02:17:11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钛媒体 
导读:副标题#e# 摘要: 知乎作为一个不纯粹的社交网络,一个开放的问答社区,从本质上决定了头部用户收获掌声易、知识变现难。而这些被养肥了野心的知识网红,开始纷纷有了挣脱知乎,圈建自己的知识社群的想法,知乎为了留住他们,正在帮助他们这样做。 知乎live

  很多人(包括我)曾抱怨知乎live中的内容无法沉淀、积累、回顾;现在知乎已经把知乎live做成了类似于电子书那样的供后来者学习的知识产品——至此,它就像一枚只凝聚了当时讨论的“痕迹”的琥珀,只见其言,不见其人,只闻硝烟,不闻唇枪舌剑,你不能参与讨论、无法提出质疑、无法在这个定型的“知识体”上面添砖加瓦。它像电子书一样是将开放、连续不断的知识生产“固化”;是对知乎引以为豪的开放、动态、持续不断的知识生产方式的“背叛”。

  当然,你也可以说是知乎主动的“自我革命”。

  

未参与者表示无法评价(摊手)

 

  知乎社区内关于几场live的讨论

  就算以后live的内容整理成电子书,也只是实现了live内容的积累,知识生产的过程却依然停止了。知乎希望让live的参与者继续在社区中讨论,然而除了“如何评价xx的live”这样的问题,围绕已经“固化成块”的live很难产生新的讨论,而且门槛高高耸起,就像图书内容的讨论门槛很高一样(豆瓣电影一派火热而豆瓣读书人声寥落)。

  就像我在钛媒体之前的文章《万能的知乎:在行为什么没有出自知乎》中分析的那样,知乎的“革命性”在于将知识的单位从书籍等传统载体“碎片化”成一个个问题,从而降低了知识生产和讨论的门槛。现在,知乎又开始“往回走”了(这个“锅”不能单让知乎来背,而是源自头部内容生产者收割影响力、圈建封闭“知识社群”的需要,如果知乎不向他们倾斜,那么他们向微博、微信公号迁移的速度会更快)。

  亲自出面为自己挑选出来的live主讲人背书+引流,比邀请制的专栏更进了一步(专栏的上线是为了刺激大V主动生产内容而不是只能先说“谢邀”再开腔,等于给少数人专门开了“广播权限”)。

  很显然,如今知乎在社区产品上的重点就是鼓励专业用户“主动生产”的方式(专栏、知乎live)来提高“干货”产出,然而这反过来会加剧问答社区的“水化危机”。留在问答社区的免费内容将越来越多只剩下面向public的故事演绎,和面向public的热点评论,而最有含金量的个人经验和见解则会转入封闭的社群和一对一分享。

  社区太开放、粉丝“不脑残”是知乎大V变现的最大障碍

  当然,上述的知乎社区“失血”和“加速水化”的前提是知乎live和值乎的规模能够高歌猛进,不再只是少数受邀用户的“特权”而是可以遍地开花。

  然而从知乎live和值乎目前发展的势头来看,它们的规模扩张已经开始遭遇瓶颈。

  分答离开微信无法独活,而知乎live由于根植于数千万用户的社区土壤,通过知乎官方的推广做到了场场爆满,热门场次甚至一票难求。然而随着live数量和频次的不断上升,官方不可能亲力亲为为每一场live摇旗呐喊,live的主要推广重任就落在了每一位主讲人身上。

  而从目前live参与人数与粉丝数的占比关系上来看,从粉丝到live参与者的转化率仍然低的可怜。

  这很可能与知乎的关注机制有关。虽然有很多人抱怨知乎大V出场“自带500赞”,然而热门回答与冷门回答之间的赞数之间霄壤悬殊,即使十万粉大V也有点赞数寥寥几十的回答(尤其是在他们擅长领域之外的回答),这对于微博、微信公众号是不可想象的。

  

有50万粉丝的知乎“第一读书人”陈章鱼最近的回答得赞数少得可怜

 

  有50万粉丝的知乎“第一读书人”陈章鱼最近的回答得赞数少得可怜

  知乎粉丝的“点赞转化率”这么低是源于知乎问答社区本质。出现在粉丝时间线上大V的回答仅仅是问题下面一群回答中的一个,粉丝并不会盲目为之点赞,反而会被吸引到问题下面,逐一浏览所有回答,慎重投出手中一票。不同于微博的follow就是唯一关系(现在甚至部分头条文章先关注才能阅读全文),人际网络就是信息聚合、传播的唯一通道,知乎在人际网络之外,还有围绕问题的内容聚合、基于用户投票的回答排名机制、基于话题的问题推荐。

  这使得知乎几乎不存在微博泛滥成灾的“脑残粉”现象,粉丝与大V之间的关系也没有那么紧密 (虽然知乎今年开始出现了大V诈骗事件)。

  一方面问答的频率要比发微博的频率低得多,从而降低了大V在粉丝时间线里的曝光频次。另一方面,用户时间线里也挤满了关注话题下的问题推荐,关注人的回答很容易被淹没。再一方面,微博评论区是博主与粉丝的互动区,是增强粘性的一种有效方式。知乎大V回答的评论区却被该问题的关注者占据,而无法成为他们与粉丝增强互动之地。

  

知乎的两种网络节点(图片来自知乎用户采铜《网络图谱论知乎》)

 

  知乎的两种网络节点(图片来自知乎用户采铜《网络图谱论知乎》)

  知乎的网络结构——有人和知识两种网络节点——使之优于微博、微信这样的“脑残粉”平台,使初来乍到、无一粉丝的用户的回答也有可能成为万赞“爆款”,用户对回答的投票不是看“是否出自大V之手”,而是看是否有价值,进而消灭“脑残粉”随意送赞的情况。

  这当然是奉行“认真你就赢了”的知乎可以引以为豪的地方。

  然而,这却成为知乎做基于粉丝粘性、粉丝付费意愿的知识变现的一大障碍。因为知识网红的变现离不开“脑残粉”的踊跃解囊。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