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江南春:不要再拿钱烧流量,你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

发布时间:2016-07-27 05:32:11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i黑马
导读:6月19日,黑马成长营导师、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在宝岛台湾进行了直播,与黑马学员们分享了他对创业者特质、移动互联网转型,以及品牌传播的看法。他认为,当创业者开创了

再比如51进口车是做平行进口车的,平行进口车这个词大家听不懂,不就是原创进口车吗?不就是买奇瑞路虎和买路虎之间的差别吗?所以,当你开创了这个类型时,就说“买原创进口车就找51进口车。”实际上,当一个新兴品类崛起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用这样简单、粗暴的句子来把这个行业锁定住,代言这个品类。

另外,你还要找到消费者心中的开关,当把这个开关打开之后,你的产品就会瞬间爆发。像“怕上火喝王老吉”就启动了消费者心中的开关,在这之前,它四年做了1亿人民币,但当这个消费者开关打开之后,第二年就变成12亿人民币。

我简单总结一下。我认为所有的新创品牌,最重要的是找到简洁的一句话,使你在消费者心中开创一个新的品类,或者新的特性。开创之后,你所有的词语一定要定位足够尖锐,就像一根钉子,找到消费者头脑中那个空隙的位置,然后抢占一个时间窗口,用最快速的榔头把它打进去。

第三,时间窗口非常重要,一旦错过了时间窗口,传播的效率会非常低下。

比如今日头条创造了“你关注的才是头条”,它的个性化关注是它区分于其他新闻客户端的一个特点,一旦说了这句话就形成了这种特性,而一旦开创了这种特性,并且把这种特性植入到消费者心智当中,那它就代表了这个特性。可能未来也有人能够做个性化推荐,但它进入消费者心智的难度就比今日头条复杂很多,因为消费者往往只记住第一个。

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领先的,也没有什么模式是别人不可以学习的。所有技术的领先、商业模式的开创,实际上都只给你留下了一个时间窗口,可能三个月、六个月,最多可能留下一年。在这一年当中,如果你不能采用“饱和攻击”,迅速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你等于了某个品类”的认知,那等到竞争对手发力的时候,你再发力就晚了。

其实神州租车并不是第一个做租车的,但它是第一个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进去租车概念的品牌。瓜子二手车不是第一个做C2C二手车的,但它是第一个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的C2C买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二手车公司。

消费者不会研究谁抄袭了谁,谁跟进了谁。消费者一旦认定你等于一个品类,那么,他对整个市场的认知就被你占据了,其他人要颠覆这种认知是非常困难的,要花上好多倍的代价。

所以,我认为,技术不是壁垒,商业模式也不是壁垒,真正的壁垒是你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造的时间窗口里,采取“饱和攻击”,令你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绝对优势,创建这个品牌位置的护城河,这是一个抵御未来你陷入价格战的利器。

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品牌都会陷入价格战?因为同质化,一旦同质化就会陷入价格战和补贴战,而同质化在中国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技术和商业模式都会被别人模仿,会被抄袭,会被同质化,这不可避免。所以,在同质化的过程中,最大的区别就是你率先进入消费者心智,占据了消费者心智,你是第一。

第四,流量重要还是品牌重要?

作为创业公司,同样一笔预算,应该先烧流量还是先做品牌?有人认为应该先烧流量,因为品牌比较慢热,而流量比较直接,一天花多少钱就可以从百度带多少流量,这样可以把数据拉上去。

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现在流量的红利时代已经结束了,五年前通过流量做起来是可行的,但今天流量成本已经很高,如果还烧钱做流量,虽然数据会很好看,但实际上会造成剧烈亏损。

同时,流量很难催生品牌,你做再多的流量性广告,它会给你带来用户,带来注册,带来尝试,但是很难创建品牌。很多创业公司在大众心智当中是不存在的,大家不知道这个品牌的存在。

另外,从传播的角度来讲,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可以从三个方向上把品牌做起来:

第一,能够融入到移动互联网的热门内容当中,能创造可以被传播的内容。比如说小米、褚橙就做得非常好,它们创造了能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的内容。但我们发现,这些方法可遇不可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这种方法。我甚至可以说,一年当中只有两三个品牌可以靠这个方法起来,因为大家在微博、微信上记住的都是重大娱乐事件,而单个商业品牌形成刷屏的能力很弱,往往坏事传播得最快,而好事很难被消费者知道。

第二,能够融入社会重大舆论中。比如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立白冠名《我是歌手》、伊利冠名《爸爸去哪儿》,只要你能付得起那四五亿人民币,去做一个最火节目的冠名赞助商,那你就能被记住。但是你冠名的必须是几千个栏目中的前五名,因为排在后面的那些栏目形不成引爆点,消费者也不会知道你。

第三,能够融入到消费者生活的核心轨迹中。比如公寓楼、写字楼、电影院……这都是消费者最核心的生活轨迹。

还有很多中小创业公司,经常拿了一部分预算去投分众,我认为这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分众作为第二大的媒体公司,确实量大、效率高,但如果不打透是不会成功的,那可能是最大的浪费。所以我认为,中小公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B轮融资之后再去投分众,二是把预算聚焦在一个城市,比如做透本地城市,做出一个商业模型,必须在单点能够形成“饱和攻击”,如果不能“饱和攻击”拿个几百万要去做“北上广深”,这基本上是不现实的。

大家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选择。我认为,一个创业公司最好的传播方法是生活化、社交化——在社交化媒体做故事、做话题;在落地生活化媒体做销量,或者在生活化媒体引爆社交媒体,引起全媒体的发酵。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分众上的广告要以小搏大,要具有引爆社会事件的能力,也就是广告的内容能引发争议和社会关注,能引爆社交媒体、引起全媒体的生态发酵。如果这样,我认为也是非常好的。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