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需求永不满足,社交产品远没有终局
这种静观其变的表态,其实道出了现今社交市场情况——微信日登录量超过10亿,从饭否、无秘、陌陌、探探到Soul、Spot,新社交产品层出不穷,但都无法维持百万日活、突破千万日活天花板——所有人都看到了Snapchat以主攻年轻人、阅后即焚的视频社交一骑绝尘,也看到了Instagram作为全球最大的图片社区和社交软件在市场的影响力,但没有人能真正在中国做出类似的产品。 社交产品有两种可能,一是产品特色吸引的用户自传播,二是浏览了大量内容后自发发布。Snapchat是前者,Instagram是后者。而这三款新发布的社交软件都是第一种类型。 Instagram之所以能从图片社区向社交靠拢,无压力社交确实是其突破点之一。在2017年产品数据下滑后,Instagram做了以下动作:添加Story功能,24小时消失;算法推荐首页内容;阅后即焚现场视频和信息。这时,Instagram最初导入Facebook的关系链,能将熟人之间的社交黏度空间发挥到最大。 看起来,多闪是最符合其路径的产品。多闪的登录方式是抖音账号,对于作为一款日活2.5亿的国民产品,多闪背后的账号体系抖音,其短视频资源和用户资源都是极其丰富的,天然具有抖音的社区属性。 但是多闪切口熟人社交,属于第一类,以即时通讯为基石向外拓展。这条路更难——越靠近通讯,生态体系丰富、增长效率极高的字节跳动反而砸资源的效率会降低。抖音的用户关系链还不稳固,其用户关系链迁移,对于熟人社交产品多闪来说,或许效率并不高。 这背后是字节跳动对于社交较强的市场竞争野心。抖音总裁张楠提到:“非常多的抖音用户会在拍摄完视频后,发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每天,都有大量的用户围绕抖音上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分享、互动、讨论。”因此,多闪和抖音是并行的产品,分别肩负头条在短视频社交和短视频社区的战略。 张小龙在演讲中提到,当年微信启动,很庆幸两件事:第一是没有批量导入通讯录或者QQ好友,而是通过用户自己手工一个一个挑选。第二是没有在产品还没有验证是否能够产生自然增长的时候,就去推广它。“两个事情做对以后,虽然时间花的长一点,但是使得它真正开始起飞的时候,它是很健康的。”除了微信,目前日活2亿的快手和2017年上半年的抖音都是这样的成长路径。 而现如今的几款社交产品,还在内测和刚发布阶段就在资源启动和市场化上高举高打。比如罗永浩的新产品聊天宝,更像是社交为导向的游戏产品——通过聊天、购物、游戏或完成任务赚取金币,随后可以通过金币按一定比例转换为现金。 实际上,社交产品的发展路径是,服务一个具象人群才有丰富社交关系链网络的可能。这就要考验几款产品所谓的对年轻用户习惯的洞察,是否是真需求,而非在Instagram、snapchat等产品层面上进行微创新。 (本文首刊于2019年1月21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