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它和T.J.Maxx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它会改变供应链,从销售预测、上游采购排厂生产、智能分仓、入库调拨、补货计划都用数据准确预测,让服饰企业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则有更多社交电商的成分,借助微信上的分销商在中低线城市销售货品。
值得注意的是,爱库存在2018年6月GMV仅仅只有2亿元,到了12月GMV增长3倍至6亿元,2018年全年GMV已经达到30亿元,在资本寒冬中累计获得了15亿元融资,成为拼多多之后的又一个低线零售案例。
梅西百货、万达百货这种传统百货趋向于传统白领的经典商场消费场景,大品牌、高消费、体验感。米尔斯在《美国的中产阶级》中提到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这样一种消费心态:
几乎人人都沦落成毫无生气和个性,失去了工作的价值感和创造性的“挣钱机器”。另外,一如异化过程使工作失去了意义,他们对地位升迁的过度向往,以及通过消费来抬高个人声望的惯用手法,也使得“生存竞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一场维护体面的斗争”。
传统百货商场,实际上更像是白领报复性消费获得愉悦感的场所。在下行周期内,地主家的余粮不多了,白领也得悠着点,自然而然不敢再大手大脚。
“折扣消费”则是与之相反,《下流社会》一书作者三浦展认为,“下流社会”的消费习惯是并不追求华丽,也不追求特别的设计感,仅仅从合理的角度入手,注重服装的性能,或者说在同等性能下以更便宜的价格提供大量生产的商品。
这些“折扣消费”、“下流消费”潮流注重折扣、产品本身的成本,不愿意为太多品牌附加值买单,只希望购买货物本身成本之内的价值,甚至这些零售模式都偏向于精打细算淘好货的心态。
新下行周期本身就给消费带来了压力,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更是加剧了这一负面效果。
根据CareerBuilder今年1月发布的最新报告,年收入高于10万美元的美国人有近10%也依靠工资维持生计。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月储蓄不足100美元。
GOBankingRates一项类似调查发现,61%的美国人没有足够的应急资金来支付6个月的开支。CareerBuilder的报告称,对于工人来说,债务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超过70%的受访者说他们欠了债,四分之一的员工说他们在过去一年的每个月里都无法维持收支平衡。
在下行周期内,“下流消费”显而易见是一种更符合人们潜在心态的行为。我们甚至可以说,“下流消费”并非真正的“下流”,而是另一种理性。
中美零售同时迈向“下流消费”,某种意义上看是一种理性消费的回归,也是两国新经济周期内角力的结果。(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