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司法:证据上链,插翅难逃
相里朋告诉锌链接,互联网法院电子证据平台建设,应从技术、法务上与各商业单位保持一定距离,以确保司法公立性、公平性。正是基于这一考量,为了保证司法区块链整体的健康发展,广州互联网法院邀请国家级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信部电子五所(中国赛宝实验室)参与研制司法区块链的标准与系统建设中来。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不是一蹴而就,正如电子证据法律地位确立的“道阻且长”,区块链技术所不能攻克的不足也会有新的解决方案。 1月30日,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建议,研究出台电子证据法,建立国家级司法区块链联盟,从根本上遏制网络知产侵权行为。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整合一个平台、统一一套标准,并鼓励更多机构加入。 尽管呼声很高,但相关利益者对区块链技术还处在观望状态,并没有达成全面共识。 无论外形如何变化,罗马神话司法女神朱蒂提亚的雕像总有三样不变的元素:蒙眼、天平与长剑。长剑象征着执法,而“蒙眼”与“天平”,则象征着女神朱蒂提亚不受感官的左右,只根据她手中的天平判断公正,天平的砝码便是“证据”。 因为证据问题而造成的冤假错案不在少数,其中广为人知的一桩是“聂树斌案”迟到21年的公正判决。 《南方周末》对此案进行了长达12年的追踪报道,也有不少相关学者的评论,每每绕不开证据这一话题。 观点认为,只要控方证据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存在无法解释的合理怀疑,聂树斌就是被错杀的。在证据链条存疑的情况下,聂树斌案却草草了断。 可见,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有罪与否,都是证据说了算。然而,即便朱蒂提亚蒙住了感性的双眼,理性天平中放入的“砝码”也不见得全是真相。 但区块链技术就像《杰克和魔豆》故事,哪怕昨天只是一颗不起眼的小种子,也有可能一夜之间长出突破天际的藤蔓,给司法存证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