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社畜有多惨,乡村爱情就有多脑残

发布时间:2019-03-01 00:23:16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36氪
导读:谁也想不到,一部2006年开始播了13年、连续11部的大型土味沙雕喜剧片就这么日拱一卒的火了,而且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乡村爱情》原本是很多90后儿时陪伴父辈、祖辈看的电视剧,他们抢不到遥控器、看不了《快乐大本营》,只能陪着家长观看这部乡土气息

谁也想不到,一部2006年开始播了13年、连续11部的大型土味沙雕喜剧片就这么日拱一卒的火了,而且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乡村爱情》原本是很多90后儿时陪伴父辈、祖辈看的电视剧,他们抢不到遥控器、看不了《快乐大本营》,只能陪着家长观看这部乡土气息浓厚的片子。

如果要算寿命,和《乡村爱情》处于同一时代的“长寿之作”《家有儿女》、《喜羊羊与灰太狼》早已偃旗息鼓。

没想到《乡村爱情》观众完成了世代轮替。以90后为代表的“社畜”年轻人扛起了象牙山三巨头。

抖音上,象牙山三巨头被打上了Supreme的logo,成了很多洗脑神曲的封面图。在微博上,则是诞生了一组又一组恶搞海报,赋予了《乡村爱情》潮流化解读。《乡村爱情》的土味一洗而光,反倒成了某种“时尚”。

然而,“由土变潮”,本质上正是年轻人借助社交媒体进行“文本盗猎”,寻求自我反叛、自我美化、苦中作乐的结果。

保守

18世纪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理论家埃德蒙·柏克写过一本《为自然社会辩护》。他在这本书中强调尊重习惯法,重视自然状态、自然社会的日常规律。

我们先从《乡村爱情》本身,就事论事来讨论它为何成功:

它日拱一卒的“自然成长”符合某种保守主义的哲学。

《乡村爱情》十几年来演员懒得换,叙事风格懒得换,甚至连BGM都懒得换。

每次听到“嘿嘿~嘿嘿嘿哟”的土味硬核重金属风前奏,你自然而然嘴角就会浮起想要看沙雕们如何表演的微笑。

“万年不变”让《乡村爱情》直接沉淀成为一个十几年的老IP,象牙山三巨头——谢广坤、刘能、赵四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观众看到熟面孔就很容易具有亲近感。

社畜有多惨,乡村爱情就有多脑残

当然,这都不重要。

因为连续播出多年的电视剧不少,比如《权力的游戏》、《纸牌屋》等等,但这些电视剧都免不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困境,到第四季第五季的时候只能靠惯性前进。

出现这种普遍现象的原因在于,庞大的世界观需要严密的逻辑做支撑。美剧“起手式”很高,故事推进,人物越来越多,情节越来越复杂,逻辑越来越混乱,最后都难逃虎头蛇尾、高开低走的困境。

《乡村爱情》却没有这种负担。这本身就是个沙雕喜剧片,完全不追求逻辑。

而且整个故事都局限在了十几二十人中间,所有事情都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几个搅屎棍一般的主人公天天小题大做,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小事件。

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老而弥坚”,让《乡村爱情》比2005年同时代播出的《家有儿女》寿命长了一个世代。

《乡村爱情》生命力之所以如此强大,另一个重要原因跟它的播放策略有关——抓住了春节档这个特殊时段。

春节档电视剧很惨,由于面临春晚冲击,走亲访友忽略,中间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三之间有几天剧情是没法连贯上的。电视剧很容易看着看着就变“太监”了,所以很多制作方都会有意识避开春节档,宁愿年后或年前一口气播完。

《乡村爱情》播出策略很清奇——每年就吃准了这个垃圾时间。这导致每年春节期间几乎没有太多电视剧和它展开强力竞争。哪怕有,明年也不会再来竞争。

《乡村爱情》之所以红,并不是它真的有多好看,也不在于逻辑有多严密。而是它成了春节期间凝聚全家人,形成最大公约数的一个电视剧。

春节返乡,城里社畜的Lucy、Linda都返乡,成了村里的翠花、二丫。她们不可能再拖着父母一起看美剧《纸牌屋》,更不可能让爷爷奶奶一起看“中国新说唱”。

对上了年纪家长们来说,《乡村爱情》说的就是自家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返乡白领来说,平时做社畜已经够心累了,不想再在春节枉费心机去看那些烧脑电视剧,还不如好好清空脑子,陪父母看看喜剧片。

《乡村爱情》这种沙雕电视剧基本不费脑子,随时拣得起放得下,剧情连贯性不强。看它的目的不在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是只想看象牙山三巨头到底有多沙雕。

《新京报书评周刊》在《我们时代的“沙雕文化”:这届年轻人的笑点,由自己承包?》一文中提到:

在繁重工作压力和昂贵生活成本的共同挤压下,社畜们失掉了“诗和远方”,迫切需要每日供给的续命良方,于是搞笑和娱乐成为刚需。

是的。社畜们工作有多惨,《乡村爱情》就有多脑残。

盗猎

象牙山三巨头这种魔幻形象才是90后社畜粉丝们真正最关心的内容。

看过《乡村爱情》早期剧情的人应该知道,原本的主角或许应该是那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但是象牙山几个最沙雕的父辈角色通过浮夸演技、鲜明性格一点点占据了上风。

《乡村爱情》这部电视剧与其叫“乡村爱情”,倒不如改名叫《象牙山四大家族的权力游戏》。

谢广坤、刘能、赵四、王老七四大家族之间的合纵连横才成了大家最关心的内容。有关谢广坤、刘能、赵四的各种亚文化二次创作横行网络,吸引了最多眼球。

谢广坤原本自我为中心,市井无赖家长作风,甚至还极为势利眼,为了达到目的不计一切后果。这种人居然成了大家眼里的傲娇可爱依旧少年心的“坤坤”;

刘能作为精致的利己主义农民,光头结巴,爱贪小便宜、嫌贫爱富、小气、心眼多。他经过网民的二次创作,成了大家眼里的“象牙山时尚之王”;

赵四性格懦弱,却经常会把情绪发泄在家庭内部,把不多的权力放大到极致,他的穿着土味混搭。最终因为一段和刘能打架的视频成为了“尬舞之王尼古拉斯赵四”。

有一档恶搞节目还故意开玩笑,拿谢广坤和蔡徐坤对比,称谢广坤才是“顶级流量”,蔡徐坤不配叫“坤坤”。甚至引用“饭圈文化”,称其他“广坤粉”是“毒唯”,他才是谢广坤和刘能的“团粉”。

社畜有多惨,乡村爱情就有多脑残

这种疯狂解构的现象在赵本山B站鬼畜《念诗之王》中已经出现过一次。赵本山的经典小品用于某种庆祝被无意义拼接。然而,鬼畜中的台词细读却充满深意。

社畜有多惨,乡村爱情就有多脑残

最终谢广坤、刘能、赵四这些人物形象都被标签化、符号化,甚至被无意义地美化了。

这种无意义的美化和90后社畜们借助消费主义符号涂抹、美化自己实际上辛苦悲惨的生活其实逻辑如出一辙——人前光鲜亮丽,人后像一条狗。

在90后社会畜的生存压力下,“对严肃话语的消解,对旧日权威的逆反,对等级制度的越界,正在成为一种时代情绪”(李静《新京报书评周刊》语)。

这种标签化、符号化,无意义的美化本质上恰恰适应了这种情绪需求。

本山大叔一开始或许只是希望拍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电视剧,然而《乡村爱情》的原本意义被90后社畜们无限解构。最终它的符号随着社交媒体无限漂流,逐渐远离了本山大叔的初心。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