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部分公司都是研而不发。我们要做一个跟微软不一样,跟贝尔实验室不一样,跟英特尔研究院不一样的,做一个最适合这个世纪的研究院,做一个阿里巴巴自己想清楚未来发展的研究院。
2015年 iDST 被分入阿里巴巴的各个部门。漆远率领一众人马进入蚂蚁金服,金榕率领一众人马进入淘宝搜索,初敏和鄢志杰率领的 iDST 语音部门留在阿里云。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阿里巴巴生态内部人工智能最肥沃的几块战场。
正如1968年毛主席大手一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没有假设,但广阔天地,毕竟大有作为。这一次技术下沉,给淘系、阿里云和蚂蚁金服都带来了一场深远的革命。(甚至这场革命的意义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被人认知)
漆远一众为蚂蚁金服的风控系统建立了一个绵延几千台服务器的大脑,成为了如今蚂蚁金服风控系统的定海神针;
金榕和司罗一众为淘系的智能搜索推荐奠定了一台底层大脑,如今每天为十几亿人提供精确推荐;
漆远和鄢志杰一众把语音技术的灵魂烧录进客服系统,完全把淘系和蚂蚁的客服系统推进到次世代;
周靖人一众则整合了诸多大数据引擎,为阿里万亿帝国装配了一台无人匹敌的精密发动机。
2016年,阿里巴巴 CTO 行癫重新在集团层面举起 iDST 大旗,大神们重磅回归。这一次,他们一扫所有的质疑,手中握着荣光。王坚感慨:“iDST 又回来了!”诚然,理想不死,它只是需要重生。

行癫
直到这时,马云才有了组建达摩院的底气。
“手榴弹造得再厉害也造不出导弹。”马云的这句话,值得玩味。
2017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NASA”计划,刻度为未来二十年,目标是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的星辰大海。半年以后的10月11日,NASA 点燃了“一级火箭”——达摩院。iDST 的金身被重新熔铸,成为了达摩最坚硬的一部分。
至此,众神依次归位。
当年,iDST 是阿里巴巴最为神秘的部门之一,如今,iDST 的班底反倒成为了曝光最多的人。“自然语言处理”,也从当年 iDST 皇冠上的明珠,变成了如今达摩院的硬核主战场。
它不小心标记了一项技术的成人礼,也见证了一代技术人的沧海桑田。
(3)从零开始
鄢志杰毕业于中国语音识别的黄埔军校中科大,不知为何看到他总有一种看到战狼吴京的错觉。。。

鄢志杰
2015年2月,鄢志杰从微软亚洲研究院加入阿里巴巴 iDST ,负责组建万众期待的语音团队。彼时正赶上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两个月后,他就进入了阿里云的编制。
语音科学家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融入人类协作网络,但鄢志杰面前的现实过于骨感。用他的话说,阿里巴巴在这项技术上技术储备是“一张白纸”。而那个时候,百度的语音搜索已经成为标配,而微信的语音消息已经可以长按转成文字。
面对阿里巴巴巨大的实用主义思潮,鄢志杰并不拒绝,甚至有点小激动。他决定摸着石头过河。
第一步,起码先得给人工智能装一个耳朵。
他盯上了客服妹子。。。
2015年初,为了应对业务爆炸式增长,阿里巴巴的电话客服人数达到了几万。几万客服人员直接面对淘宝天猫的用户,如果他们服务质量不合格,会带来非常不好的用户体验。(参考六六和京东那次事件)
所以,语音技术团队就用自己的技术把客服对话全部做语音识别,然后利用语义分析自动检查里面是否出现了不当用语。这波骚操作大获成功,一下提高了几万客服的平均服务质量。
第二步,就得为人工智能安装一张嘴。
这一次,他又盯上了客服。。。
2015年下半年,iDST 悍将漆远已经进入了蚂蚁金服,他和语音团队一起定义了一个巨大的新场景:让人工智能来代替部分客服,用语音回答用户的问题,从根本上减省人力成本。
这就要求语音团队开发一套非常基础的能力:TTS 语音合成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发出和真人无异的声音。
这项技术在2015年年内就落地蚂蚁金服。2016年,语音交互技术被用到云OS手机、斑马智联网汽车、智能电视机上。
第三步,就是让人工智能听得更准,说得更好。(这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