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37事故,软件化要不要“背锅”?
波音公司将其数字工厂称为DTE(数字转型环境) 。DTE 包括应用程序开发和运行平台Pivotal Cloud Foundry 以及平台运行的底层硬件,还包括开发团队的新工作流程,以充分利用平台的云原生能力。这些包括支持持续集成和开发,这使得波音的应用团队能够快速测试和部署新软件到生产环境,获得用户的反馈意见,并反复持续改进软件。 通过数字软件化转型,波音公司极大地提升了数据的利用率与生产效率。但这样的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也不全是好消息,不断进化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也带来了一些思考和问题:当软件系统出现故障或者对于飞行状况判断失误时,如何规避风险?人工何时介入? 技术发展的自动化悖论 虽然现代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仍然处在很初级的阶段,但在航空领域,自动驾驶系统早已大行其道,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会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航路,全程驾驶飞机,甚至完成降落,飞行员反而成为了辅助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造成一种“自动化悖论”: 自动化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可以自动纠错,哪怕操作者不够专业都能够正常工作很长时间,他的不足被自动化完美掩盖,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被同行发现。 即便是老手,由于系统不需要他们手工作业,原有的操作技能也会因为疏于练习而退化。 自动化系统往往在异常情况下失效,或者以发生异常的形式失效,如果操作者技巧不够熟练是无法应付这些突发状况的。 这种悖论不仅发生在飞机自动驾驶系统里,也出现在如运维自动化、自动化港口、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里,我们过去讨论的大多是如何提升自动化水平,甚至做到无人值守,但是,现在我们有必要严肃的讨论一下如何防止自动化悖论了。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