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宝洁的转型之路仍在继续

发布时间:2019-03-25 23:01:19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钛媒体APP
导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陆涵之 日前,宝洁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已提交请求将其股票从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Euronext)除牌,巴黎泛欧交易所董事会已经批准了这一请求。 对于退市的决定,宝洁公司表示是因为成本和管理上的需求,加上成交量过低所以选择退市。

宝洁的转型之路仍在继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陆涵之

日前,宝洁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已提交请求将其股票从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Euronext)除牌,巴黎泛欧交易所董事会已经批准了这一请求。

对于退市的决定,宝洁公司表示是因为成本和管理上的需求,加上成交量过低所以选择退市。据悉,宝洁仍然会在纽交所进行上市交易,在Euronext持有宝洁股票的投资人可以按照个人意愿进行投资。

作为全球日化巨头,宝洁拥有海飞丝、飘柔、OLAY、SK-Ⅱ、舒肤佳、佳洁士、汰渍等众多知名品牌,几乎囊括了消费者日常生活洗护的方方面面。

尽管宝洁交易的99%都在纽交所完成,Euronext退市对宝洁影响不大,但外界依然对宝洁的境地议论纷纷。除了退市,宝洁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屡屡令投资者失望,引来不少唱衰。

不少人认为,本次除牌可能是宝洁转折的又一个信号。

大起大落

宝洁经过百年步入黄金时代,但滑落只用几5年。

回顾过往,这家历史悠久的日化品牌以“多多益善”为秘诀走向行业第一。1837年,英格兰移民威廉波克特在美国的辛辛那提打造了一个蜡烛小作坊。随后他与爱尔兰移民詹姆斯甘保合作建立了生产厂,开始生产肥皂和蜡烛。

这两种产品是宝洁前90年历史中仅有的两种产品,直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电灯的大规模使用,宝洁才停止生产蜡烛,并在产品线中增加了植物性烘焙油。

进入20世纪中期,宝洁节奏开始加快,先后研发出人工合成洗衣粉和洗发水。1946年、1955年和1961年,宝洁分别推出了洗衣粉品牌“汰渍”、牙膏品牌“佳洁士”和婴儿纸尿片“帮宝适”。这些品牌至今仍是宝洁集团的王牌,它们的出现也奠定了宝洁后来的多品牌战略。

最近50年的发展中,宝洁通过收购进入了咖啡、保健品、美妆、男士护理等多个领域。在巅峰时期,宝洁旗下拥有超过300个品牌,覆盖了医药、护理、美妆、护肤以及日化等多个领域。

这一产品矩阵催生了多产品战略,多个知名品牌帮助宝洁树立了实力雄厚的集团形象。

2008年,宝洁在庆祝其170年周年时,迎来了黄金时代。当年,宝洁公司成为世界上市值第6、利润排名第14的公司。财报显示,该年度宝洁全球销售额高达835亿美元。随后在2012财年,这一数字达到842亿美元,来到了业绩最高点。

遗憾的是,和百年历史相比,这段黄金时代有些短暂。一年后,宝洁的全球销售额开始停滞、甚至负增长。2013财年,宝洁全球净销售额为739亿美元,随后几年不断下滑。2017财年宝洁的销售额下滑至651亿美元,同比下滑13%。

时至2018财年,宝洁的销售额依然不温不火。这一财年宝洁共录得668.32亿美元销售额,相较于前一年略有起色,但约为十年前2008财年销售额的80%,与2006财年的业绩持平。

净利润也随之出现问题。2009财年,宝洁的利润曾达到134.3亿美元的高峰。但此后,净利润与销售额表现一致,也出现了不断下跌的情况。2015年财年宝洁的净利润仅为71.4亿美元,和巅峰期相比几乎减少一半。

战略收缩

伴随业绩震荡,宝洁开始了频繁的人事变动。

2013年5月,已经退休的前首席执行官A.G. Lafley(雷富礼)回归,接替被股东施压的Robert A. McDonald重新执掌宝洁。2015年11月,原本负责集团美容、男士及健康护理类总裁的David Taylor(戴怀德)又接过雷富礼的职位。

这一轮高管迭代,也让宝洁转变了策略——做减法。

曾经的宝洁以“多”为攻势,不断打造和收购品牌,以日化帝国形象全面进入消费者的生活。但多年后,“尾大不掉”成为宝洁前进的阻碍。

2014年8月,时任宝洁首席执行官的雷富礼宣布,通过出售、停产以及自然淘汰的方式剥离或退出旗下销售额低于1亿美元的90至100个非核心品牌,专注发展核心品牌。核心品牌的标准,是过去三年为集团贡献90%的收入和95%的盈利,佳洁士、帮宝适、吉列和汰渍均在核心品牌之列。

为了瘦身,宝洁将“全球最大美容产品销售商”的地位也拱手让人。2015年7月9日,香水及化妆品集团科蒂集团(Coty)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打包购入宝洁旗下包括封面女郎、威娜、蜜丝佛陀和香水业务在内的43个品牌。这笔收购,让科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之一,也让宝洁的老对手欧莱雅成为全球最大的美容护肤集团。

到了2017年,宝洁再次宣布将砍掉超过100个品牌,到下半年,宝洁对外宣布旗下品牌已缩减至65个。

宝洁的减肥计划不仅包括砍掉部分产品线,还减少开支。2016年10月,宝洁表示,未来五年将缩减100亿美元的支出,其中包括减20亿美元营销预算,以及自原材料、包装、生产及运输过程等方面的成本节省。

不过,瘦身之后的宝洁并未迎来蜕变。在2017财年第三季度,宝洁创造了净销售额连续13个季度下滑的记录。

2018年1月,宝洁再次宣布“节流”,首席财务官Jon Moeller(乔恩·莫勒)表示,公司已经将广告代理和生产成本削减了7.5亿美元,预计将在“下一阶段”再节省4亿美元。

瘦身计划后,虽然销售额仍然停滞不前,但至少宝洁在净利润数字上好看了很多。2019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宝洁净利润为32.16亿美元,同比增加26%。

目前,宝洁的减法仍在继续。2018年11月,宝洁公司宣布重组公司结构,按行业划分,把10个业务部门收缩至6个。新公布的组织架构分设6个业务部门,包括纺织品和家居护理、婴幼儿和女性护理、家庭护理和新事业、理容、保健,以及美妆。

过时了?

但品牌收缩战略能否振兴宝洁,仍是个未知数,最显著的例证来自中国市场。

在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宝洁依靠海飞丝、汰渍等品牌进入了国内各大商超以及小卖部的货架。

出于对当时国内市场购买力的判断,宝洁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采取了中低端产品为主的策略。甚至针对国内消费者,佳洁士推出了2元草本系列、飘柔推出9.9元家庭护理系列等。

这一战略效果明显。2000年到2005年,宝洁在华所有产品中,中低端产品的复合年增长率最高,占到总销售额的31%和42%。

更夸张的是,宝洁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47%,洗护发产品更是超过50%。如今,中国已成为宝洁最大的国外市场。

消费升级打破了宝洁的大众类品牌一统市场的局面。虽然中国市场的冷却晚于全球,但在2015财年宝洁切实感受到了寒冬。该财年,中国市场为宝洁贡献了8%的销售额,但同比却下滑了5%。在2016财年,宝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仅增长1%。

大众类品牌为主的核心品类光环正在消失。戴怀德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中国这个我们的第二大市场,没有一个核心品类在增加用户,甚至大部分还在下跌。

中国消费者为什么选择离开?

百年巨人需要直面品牌老化的问题。美国营销专家艾·里斯指出,从2010年到2016年,宝洁没有推出一个新品牌。

国内,不少年轻消费者已经将宝洁称为“妈妈品牌”。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从2015年以后,宝洁在世界范围的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在于产品升级创新落后,从而造成品牌老化。

不仅是宝洁,全球范围内,传统的日化品牌都在衰退。联合利华同样遭遇这一问题,财报显示,2018年联合利华的总营收额达到509.82亿欧元,同比下滑了5.1%,营收连续多年增长乏力。

此外,宝洁曾经的中低端产品战略已经不奏效,消费者正在升级。戴怀德也承认宝洁对中国市场的误判:宝洁一直把中国当成一个发展中市场,但实际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消费者要求最高的市场之一。

消费者们需要创新,也需要更高端的产品,比如SK-II。这个以高科技为卖点的护肤品牌,定位高端且在宣传中强调“源于日本”,将自身与宝洁旗下的美国大众日化品牌区分,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SK-II和升级后的玉兰油正成为宝洁业绩增长的动力。在2018财年,宝洁在中国市场全年销售增长7%。宝洁特别指出,玉兰油以及SK-II在中国快速增长,而持续创新也让SK-II在日本市场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问题重重

不过仅靠SK-II和玉兰油两个品牌,仍然不足以支撑整个集团的成长。宝洁旗下众多品牌均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