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进京」:没有金融的世界,如何解决金融问题?|36氪领读
进京路上经过湖南、湖北、河南,他沿途继续拜会官员。路过湘乡县 城,县令等再送银 32 两;路过长沙,湖南巡抚、按察使、粮道、长沙知 府等又送 77 两;在汉口,湖北巡抚、布政使等送银 171 两;路过河南省 城,拜客四天,巡抚等政经军官员再送 156 两。 因此,北上途中,曾国藩一共再得到 500 多两银子。所有拜客收入加 在一起,超过 2000 两。就像《儒林外史》里讲的,范进中举了,与他素 无来往的张乡绅立刻带银子送上门,只是曾国藩得到的比范进多多了。 那么,这些“礼”钱是不是白给的呢? 当然不是。这些当年致以馈赠的人,日后都要连本带利讨回,所谓最 重不过人情债。茨威格有句话很合适:“她(指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的安托 瓦内特王后)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 了价格。”那时的曾国藩,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一点。“贺礼”“轿钱”是别人以曾国藩为载体对未来做投资,而曾国藩收下这些钱等于是承诺未来给予 回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赠送礼钱其实跟“买官”无本质区别。 多年之后,曾国藩十分后悔,于家信中写道:“我自从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在外把戏,至今以为恨事。将来万一做外官,或督抚,或学政, 从前施情与我者,或数百,或数千,皆钓饵也。渠若到任上来,不应则失 之刻薄,应之则施一报十,尚不足满其欲……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这种告诫当然珍贵,是曾国藩功成名就、衣食无忧以后的反思。可是,当初如果没有这笔钱财,不要说光耀门庭了,他连京城都到不了。如果当时有足够发达的金融市场,曾国藩就可以以合理利率直接借钱,靠以后的收入偿还,而不是背上沉重的人情债,之后滋生腐败。 新科翰林的过桥资本要靠拜客募集,而做上京官后,收入不高但开支 又大,像曾国藩在做官早期一年有将近 400 两的短缺。这就又逼着他要么 借超高利率的京债,要么接受别人的贿赂。从这个角度看,金融市场的缺 失和古代的贪贿盛行有着内在联系。尤其草根出身的官员,更是被迫铤而 走险接受贿赂。历史上的“腐败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金融市场不发达导致的。 《陈志武金融投资课》 陈志武 著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内容简介: 这本书从金融的起源讲起,通过我们生活中和历史上的各种案例,阐述了金融的意义和价值、普惠金融、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等与我们普通人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知识,看透背后的财富运转逻辑,合理运用金融工具,获得更好的生活。 关于作者: 陈志武,华人经济学家,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与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原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曾获得默顿·米勒奖。专业领域为金融理论、股票、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 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他评为“中国十大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担任学术总顾问的系列纪录片《华尔街》与《货币》,对中国金融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著有“金融的逻辑”系列、“财富的逻辑”系列、《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等畅销书。 如果看完想要了解更多书上的内容 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抢先阅读这本《陈志武金融投资课》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