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低代码、办公协同、物联平台、操作系统、5G!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我国正在为新型中微子探测器海铃计划选址

发布时间:2023-10-19 10:00:27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网络
导读:   据说,中国正在进行新的中微子观测项目“海玲计划”——也就是所谓的南海大型中微子望远镜阵列的开发。该设施将在靠近赤岛的南中国海建造。这台下一代中微子望远镜
  据说,中国正在进行新的中微子观测项目“海玲计划”——也就是所谓的南海大型中微子望远镜阵列的开发。该设施将在靠近赤岛的南中国海建造。这台下一代中微子望远镜将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并将有助于解开宇宙射线及其起源的谜团。
 
  《自然天文学》上的一篇新论文介绍了中国新中微子观测站的计划。称这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台多立方公里中微子望远镜”,中国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粒子与核部博士后研究员叶子平、博士生田玮以及北京大学天文系博士生胡帆为共同第一作者。
 
  “中微子”的意思是“小的中性粒子”,除非你是物理学家,否则了解一下中微子的基础知识是有帮助的。中微子(有三种亚型)在20世纪初被发现。它们没有电荷,质量极小。事实上,一些物理学家最初认为它们是无质量的。没有电荷,它们就不会与电磁力相互作用。它们只通过引力和弱核力相互作用。
 
  中微子直接穿过地球。其中大部分来自太阳,它轰击着地球面向太阳的一面,每秒产生650亿颗。它们也有其他来源,包括超新星、核反应堆和其他东西,包括宇宙大爆炸。
 
  但是,对宇宙中微子的研究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中国新的 TRIDENT 天文台所关注的。宇宙中微子是宇宙射线撞击原子时产生的。
 
  中微子可能是难以捉摸的,但它们的难以捉摸也对我们有利。科学家们热衷于查明超高能量宇宙射线的来源。他们可以通过探测中微子来做到这一点,中微子被星系外的物体加速到相对论速度,比如,从活动星系核(AGN)喷射出来的喷流。由于中微子很少与任何物质相互作用,它们沿着长而直的路径行进,即使在密集的环境中也不会转向。如果你能检测到它们,你就能追踪到它们的来源。
 
  大多数中微子观测站都是由大量的水或冰构成的。天文台由一串相连的探测器组成,冰立方(IceCube)中微子天文台就是这样的例子。
 
  中国新的 TRIDENT 中微子天文台将由1211个望远镜串列组成,每个望远镜串列包含20个混合数字光学模块(hDOMs),垂直间隔30米,距离海平面以下约2800米至3400米。
 
  探测器的体积是成功探测中微子的关键之一。天文台监测的水量越大,它探测到罕见中微子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就越高。TRIDENT 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体积约为7.5立方千米。相比之下,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的体积约为1立方千米。
 
  探测器的效率则是另一个主要考虑因素。TRIDENT将具有前所未有的光子探测效率,结合其庞大的体积,它是真正的下一代中微子探测器。该论文指出“TRIDENT 打算突破中微子望远镜性能的极限,在天体物理中微子源的全天搜索中达到灵敏度的新前沿。”
 
  全新的TRIDENT 将以阿里冰立方的进一步成功为基础,进一步推动中微子计算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冰立方在中微子探测圈因在2022年发现了一个特殊的星系外中微子候选源而闻名。它是“NGC 1068”,又名梅西耶77或Squid Galaxy。这是一个距离我们4700万光年的棒旋星系。这是一个活跃的星系,到目前为止的观测表明,梅西耶77的中微子可能有多个来源。
 
  根据论文的描述,“TRIDENT预计将在一年内发现稳定的NGC 1068源。”
 
  但是,建造这样一个设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海平面以下2800米至3400米的地方,在1211根不同的串列上排列24220个连接器,形成几何图案并非易事。精确的全球时间戳对于任何探测都是必要的,这使系统进一步复杂化。探测器串列还必须固定在海底,这意味着任何旧的位置都不行。南中国海是一个高度动态的水体,TRIDENT团队已经在南中国海的北部确定了一个深海平原,可以满足中微子天文台的严格要求。深海平原是指坡度小于1:1000的海底大片平坦区域。
 
  中微子传感器阵列非常敏感,它们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建造。这在海洋中很难做到。“TRIDENT”必须考虑不同深度的洋流、自然辐射、水温和盐度。这些都会影响观测,需要在天文台的设计中加以考虑。
 
  虽然,中国已经在上海的一所大学建造了一个模拟器来实现他们的计划,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还没有给出一个完成日期。
 
  鉴于中国在太空和天文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包括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成功似乎是指日可待的。这些发现表明,我们可以利用中国科学家的技术来开发新的卫星,并将其用于探索地球以外的行星。然而,这些发现并不总是如此乐观。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