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挂产业:每天进账过万,不愁没有买家
2018年,腾讯联合警方破获各类外挂制作销售和游戏诈骗盗号等案件33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0余人,其涉案金额更是达到了夸张的1.51亿元;相比之下暴雪被Bossland“折磨”了这么多年只索赔870万美元,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 巨大的利益下,外挂与反外挂的战争 在国外数据分析公司Newzoo发布的2018全球游戏市场报告中,中国在这一年产生了379亿美元的收入,占据了全球的28%,稳坐全球游戏市场的头把交椅。 ![]() 但对比其他国家,中国游戏市场的结构却是畸形的。 ESA(美国娱乐软件协会)发布的“2017年美国游戏行业研究报告”中显示,其在游戏设备上就更加多元化,除了常用的PC电脑、智能手机之外,家庭游戏主机、便携游戏掌机和VR游戏设备都占据不小的比重。 ![]() 在GPC(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一起发布的“2018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游戏细分市场里移动游戏占到了62.5%,客户端游戏占到了28.9%,而在美国颇受欢迎的家庭主机游戏和单机游戏,则是连1%都不到。 ![]() 国内网游占据优势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考虑到青少年过度沉迷游戏的问题,2000年,有关部门颁布了游戏机禁令: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备及其零、附件生产、销售即行停止。任何企业、个人不得再从事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备及其零、附件的生产、销售活动。 但此时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快的时期,网民对于电子游戏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国内网络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从2001年盛大游戏推出《热血传奇》开始,各大网络游戏公司不断崛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游戏神话。 等到2014年游戏机禁令解禁,索尼微软纷纷推出自己的国行版主机之时,已经很难再撼动中国游戏市场了。 更何况彼时又是移动游戏兴起之时,对于不少习惯各种盗版和免费游戏的中国玩家来说,需要先花费两三千元购买主机才能玩的游戏,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 不过,游戏公司对于反外挂的投入是远不及现在的。 毕竟当时的首要任务,还是抢占这片巨大的蓝海,所以外挂产业就在网络游戏的阴影中如杂草般疯狂生长,就像早期的《CF》;而像《DNF》这样PVE(Player VS Environment,指玩家挑战程序所控制的怪物和boss)向的游戏,那些开外挂带人通关副本的玩家,反而会引起追捧和效仿。 如今,游戏公司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受制于法律的规定,国外游戏公司的反外挂机制只可从游戏数据本身排查,不可涉及使用者数据,导致一些蹩脚的外挂程序都能绕过检测。 相比之下,腾讯的反外挂机制TP就要厉害得多。当你运行游戏时,它会迅速扫描所有与游戏软件相触发的文件,一旦监测到非正常的数据,直接判定外挂。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会有外挂制作者想出新的法子,反过来又逼得腾讯升级,这么一来一回,硬生生变成了一场外挂与反外挂之间的“军备竞赛”。 网友@Center 就曾经在知乎上分享了《DNF》火爆时,外挂制作者与腾讯TP之间的斗争: "游戏检测异常伤害了,我修改武器强化,武器强化31,按你的逻辑还是无限秒怪。你这边人物伤害检测了,我这边无限召唤人偶,用人偶打怪自己不动手。人偶系统下线了,我这边修改药品给自己攻击力+999。 你开始暴力检测人物单次伤害了,我这边加速器一秒999刀单次伤害还是不触发检测。又封了之后,我可以使用npc的武器自带无敌光环。" ![]() 最后,腾讯打造了世界领先的反外挂体系,中国的外挂也越来越成熟。 外挂到底能否根治? 目前看来,反外挂将是一场长期的斗争。毕竟,外挂制作者永远是主动进攻的一方,而游戏公司只能见招拆招。尤其是FPS类游戏,只要计算还保留在本地,就一直会是最容易被攻克的类型。 前段时间谷歌入局的“云游戏”,是个根治本地外挂的方案,但依旧免不了服务器出现漏洞的情况。更何况“云游戏”距离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彼时服务器外挂需求量大,是否会有内部的程序员因为利益“铤而走险”也不得而知。 腾讯的做法效果可能更好。线上提升反外挂水平的同时,在线下与警方合作打击外挂产业。只有违法的成本不断地增大,这批躲在阴影下的人可能才会最终收手。 (文中出现的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刺猬公社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