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IBM邵萍:数字化重构传统企业IT架构

发布时间:2019-02-20 14:55:56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李代丽
导读:【IT168ITPUB专稿】本文根据邵萍老师在2018年10月17日第十届中国系统架构师大会(SACC2018)现场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讲师简介: 邵萍,2003年加入IBM中国软件研发中心,先后担任工程师,开发经理及产品经理等职务,专注领域包括应用服务器、Java EE技术及云

  【IT168&ITPUB专稿】本文根据邵萍老师在2018年10月17日第十届中国系统架构师大会(SACC2018)现场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讲师简介:

IBM邵萍:数字化重构传统企业IT架构

  邵萍,2003年加入IBM中国软件研发中心,先后担任工程师,开发经理及产品经理等职务,专注领域包括应用服务器、Java EE技术及云计算。

  正文: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云已成为诸多企业的核心战略。尤其是私有云,已占据企业重要位置。

  根据Gartner以及IDC的数据显示,传统IT市场的增长率正在逐年下降,而以云IT和认知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增长率则非常高。从IT形态来看,传统的IT架构正逐步被云架构、微服务模式取代。我们无需再去解释什么是云,很多客户都已经有了上云的规划,有的甚至已经有了长时间的云运营经验。所以,云一定是IT的未来。另外,云还会和一些新技术挂钩,包括认知计算、智能化解决方案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技术引领业务创新。

  云时代的IT架构变化

  那么,云时代的IT架构有哪些变化?双态IT模式,是现阶段的典型特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传统IT已经积累到一定的量级,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抛掉,完全转入新的应用。如何在保护已有投资的前提下,重构过去的IT架构,向云端迁移?如何把认知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纳入现有IT体系?如何通过技术发展,去推动企业业务的转型?如何通过小而美的微服务,通过云原生应用,以及DevOps流程,实现快速迭代?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新课题。

  双态IT模式,即混合IT架构。以某银行客户为例,System of Records是企业的心脏,是最核心的业务架构,确保所有交易可靠、稳定和高效。但是,只做到这一步还不够,如何通过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更理想的交互形式,让业务更敏捷?我们要去构建企业的神经和大脑,让所有数据互联互通。

  如今,很多银行都在做AI,通过认知计算技术,我们可以给客户画像,做智能的贷款分析等。这其实就是在构建企业大脑,通过技术手段去思考业务逻辑。

  当然,企业要想实现敏态IT,实现数字化转型,只改变架构还不够,整个企业都要进行调整。以IBM软件开发转型的十年历程为例。2013年,IBM有 Product Manager产品经理职位;现在改为Offering Manager。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以前产品的经理,看的是产品的生命周期,每个版本要做什么,如何向前推进。现在,只管产品还不够,产品要包含服务、实施以及市场等等内容,是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另外,就是软件的交付周期,由之前的3个月/半年/1年,转为现在每月/每周/每日,并且要有持续集成的能力。开发模式由最早的模敏开发捷式,转为现在的Design Thinking 设计思维。这种模式比敏捷方式更先进,会用户画像、头脑风暴等方式,去思考和设计我产品。并且,能快速发布,快速试错,快速跟进和演进。还有软件开发角色、技术能力的培养、组织结构以及员工绩效考核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应用上云的策略与考量

  那么,针对具体应用的云化,该从何处入手?

  从很多客户的转型历程来看,其实上云过程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0 Efficient Infrastructure基础架构平台。

  第二阶段:2.0 Modern Applications。所有应用都在云上,有着非常成熟的PaaS平台的支持。但是,依然从IT视角考虑问题。

  第三阶段:应该是从业务视角来考虑问题。即3.0 Re-imagined Processes阶段。要借助新技术手段重构以往的业务价值,比如:把认知能力纳入企业业务当中。此时,云平台已经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撑能力,能打破企业边界,重构一个生态。

  其实,企业上云的时候,会把所有应用进行分类。因为,并不是所有应用都适合上云。有些应用运行得很好,很稳定,目前企业也没新的业务需求,那就不必做什么更改,保持当前运行状态就好。一个企业大概会有20~30%这样的应用。对于这类现存应用,企业一般不做修改,重点是平台标准化与自动化,降本增效。另外,企业有70~80%的应用,需要继续往前走,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实现迁移改造,利用新型平台与技术实现云化。 比如:迁移到容器云平台,对整个架构做一个微服务化的改造。最后,就是所有新应用,必须通过新技术、新架构去开发。

  如何上云?

  那么,传统Web应用到底如何上云?以IBM某大客户为例,这家企业基于IBM中间件上的传统开发,已经有十三、四年的历史了。应用体系庞大,整个架构更是盘根错节。他们希望继续通过IBM的技术去做一些改造,帮助他们上云。

  这家企业原来的产品运行在传统的WEB服务器上,体量相对较大,有很多应用更适合通过云平台去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负载均衡、资源池化、动态的拓展等等。但是,企业一旦上云,整个架构就要重新做切分。如何把传统的应用服务器做容器化的一个改造?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之旅!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转向新型的应用服务器?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估。由于架构庞大,当系统加入一些新的功能的时候,几个G的一个应用要经过长时间的测试,才能够稳定下来。因为,每次新加的代码,都有可能要替代之前的代码,代码演进效率很低。

  其次,企业的应用要承载一些新型的、类似于互联网业务的压力。比如:双11,银行要在背后提供快捷支付功能,来保证双11交易。企业发现:双11的时候,尤其是12点钟一到,交易量开始呈爆发趋势,迅速上升。如何通过敏捷应用进行弹性管理?传统的中间件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以2017年为例,这家银行的快捷交易峰值压力达到了1万笔,需要大规模的集群去支持峰值。传统应用服务器,很难快速扩展为几百个节点。并且峰值结束后,还要收缩回来。所以,IBM当时推荐了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新一代应用服务器,后来演化到Liberty。

  在转型期间,这家企业对不同应用进行了试用,最终发现Liberty的好处。Liberty是一个企业级应用器,不管是从性能来讲,还是从支持力度来看,都比开源要好很多。对于传统服务器来说,Liberty无疑带来了颠覆式革命,等于把原来的架构全部打散、重写,是一个可热插拔的结构。

  我们都知道,一个Web应用,用到的只是其中的几条,比如一个Servers的应用。但是如果我用传统服务器,可能我所有的功能都要记起来。但是Liberty不是。如果我是一个很简单的Web应用,我只需要支持它的功能集就可以了。一个简单的Web应用,包含我们的Web应用服务器,大概六七十兆就可以运行起来。它的安装包也很小,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再决定要不要去增加更多新模块支持。这样的业务场景和云平台天然适配,尤其是企业级业务平台,如何去支持这种小而美的快速迭代、快速伸缩需求?需要我们重新来审视。我们需要用云平台来管理整个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不再通过服务器本身去做这种负载均衡、弹性伸缩等等工作。

  Kubernetes带来哪些价值?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