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中国工业心脏沈鼓上云 大国重器的销售数字化十年

发布时间:2021-11-25 13:17:21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互联网
导读:1979年初的沈阳,二十余辆警用摩托开道,二十多辆装载车以15km/h的速度将一位远渡重洋的贵客接出了军用机常 在改革开放之初得到这样礼遇的,是IBM卖进新中国的第一台大型计算机IBM 370/138。这台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大家伙,落户地址是沈阳鼓风机厂,也就是现
1979年初的沈阳,二十余辆警用摩托开道,二十多辆装载车以15km/h的速度将一位远渡重洋的贵客接出了军用机常
 
在改革开放之初得到这样“礼遇”的,是IBM卖进新中国的第一台大型计算机“IBM 370/138”。这台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大家伙,落户地址是沈阳鼓风机厂,也就是现在的沈鼓集团。
 
 
在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军工等行业,老牌国企沈鼓一直是一家绕不开的公司。从大型离心压缩机、大型往复式压缩机到工业汽轮机,沈鼓打造的是国家支柱性重工业所必需的高端核心装备。
 
为了让能源化工行业能跳动一颗“中国心”,沈鼓与诸多国际工业巨头缠斗了几十年。至2019年,沈鼓集团在高端压缩机等核心装备领域已基本打破德、美、日企的技术垄断,进入全球前五的第一梯队。
 
为了能让这些“中国工业心脏”持续不断跳动,这家1934年成立的“东北老公司”,一直在做IT技术的“时代弄潮儿” 全中国第一台IBM大型机;全中国首个阵列式计算机;ERP、PLM、CAPP等信息化系统一应俱全。
 
山海关外,数字化创新正以我们未曾想象的方式进行,与中国其他地区一样……
 
跳动的中国心
 
在华为与芯片之前,上一个被卡脖子的技术是大型压缩机。
 
作为提供气源动力的工业现代化基础机械,压缩机能提供空气动力、气体合成及聚合、气体输送、制冷和气体分离,是仅次于电力的普遍性能源,被誉为工业运转最重要的心脏。
 
 
老工人们常说,“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
 
只有国产化,才能不被“卡脖子”。
 
自改革开放至今,沈鼓的任务就是突破这层技术壁垒。从结果上看,沈鼓已在许多个领域完成了国产替代的任务。至关重要的“乙烯三机”实现了三级跳。从1998年的24万吨级,2007年的80万吨级,到2014年的120万吨级,彻底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消极局面,直接节省进口设备资金50亿元。全球范围内对标的竞争企业由最初的33家变为了10家以内。
 
“成熟”的弯路

中国工业心脏沈鼓上云 大国重器的销售数字化十年
 
至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沈鼓集团已完成了ERP、PLM、CAPP等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下一个目标,是用更好的运转效率,实现商业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打通人财物、产供销系统间的数据孤岛,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成了内部的共识。
 
从国际制造业趋势看,单纯“卖货”已不能支撑发展。罗罗、GE等全球企业已将维修和数据监测作为主要增长点,IBM更是全面转型为认知解决方案和云平台公司。服务能力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制造企业的未来空间。
 
据此前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不到10%,发达国家已超过30%,美国通用等个别企业甚至高达70%。
 
对于长期出产“非标品”,按客户需求定制化生产的沈鼓来说,这是一个更难的任务。同样类型的设备,由于客户需求、参数、运行环境不同,需要服务运维人员处理的问题千差万别,产研、销售与服务部门的协同需求也愈加频繁。
 
这意味着,营销侧数据化,打通重点信息系统,数据协同就是必然选择。
 
2012年,沈鼓正式开启营销侧数字化升级,力图打通重点信息系统的数据协同共享。
 
做了十年力学计算,刚刚转向负责市场销售的孟磊接过了任务。孟磊还记得当时销售签约的流程。早期的一线销售,完成一次签约往往要在内部跑十余个部门。项目的任何变化与反馈,都需要向上至少五级逐层审批。如果客户需求或合同细节有任何调整或问题,流程就需要重新发起。
 
由于精密机械的复杂性与可靠性要求,中间环节无法省略,但依靠纸质文件与“跑腿儿”,低下的效率拖长了许多项目的周期。在那时,每个销售需要将一半以上的精力放在集团内,并对处理每一个问题对应的处理方式和对接人了如指掌。在成为一个合格的销售前,首先要成为内部流程的专家。
 
“一开始的目标很简单,希望将一线同事从复杂的流程里解放出来。”孟磊说,“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最初,沈鼓采购了来自国际大厂的系统,期望已被验证过的系统能解决问题。令孟磊没想到的是,来自一线厂商的产品,却根本推不到一线。
 
由于无法根据实际工作流程定制开发,初期的CRM只支持少量数据的录入,这意味着销售团队需要以系统+纸质混合的形式反馈客户信息。无法取代核心流程,单纯做加法的系统成了额外的负担。
 
易用性也令员工们抓狂,在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的年代,必须使用电脑操作。复杂的上机流程不仅需要从头学起,外网登录还需要专门的VPN。来自一线的反馈成了清一色的抱怨:不好用、不想学、数据不会录入、工作量更大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信息化成了拉锯战,系统使用率随管理者监管的严格程度而波动,而这样的数据也很难被应用到后续流程之中。
 
几年的实践让孟磊明白,在这个全球仅有极少公司的超高门槛行业,不存在完全满足需求的成熟系统。而要让数字化真正为沈鼓带来效果,系统必须与业务流程高度融合,为每个部门“减负”才行。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