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搜索优化 > 正文

从概念到现实!折叠屏手机能干掉全面屏吗?

发布时间:2019-02-28 09:40:41 所属栏目:搜索优化 来源:微型计算机
导读:三星推出了Galaxy Fold,华为发布了Mate X,小米也曝出了拥有可折叠柔性屏幕的概念机。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制造商和面板厂商共同的研发和努力,消费者最快将在今年就可以用上折叠屏手机。一时间,折叠屏成为了热词,但它真能够替代全面屏,成为手机的全新发

对于柔性折叠屏手机而言,OLED面板几乎成了必选项,毕竟三星和LG多年以来就在宣传OLED基板可弯折特性。而LCD方面,近两年才有公司着手研究柔性LCD面板,去年日本东北大学藤挂石锅实验室提出相应的技术实现方法,仅从技术成熟角度来说,一定时间内OLED将是柔性折叠屏的不二之选,而LCD本身复杂的多层结构就已经不利于柔性LCD面板的发展。也就是说,即便是非LCD不选的用户,在选择首批柔性折叠屏手机时,都不得不“被迫”适应OLED面板。

和全面屏相比,折叠屏的优势在哪里?在全面屏手机上,不少厂商已经给消费者科普了从传统智能手机进化到全面屏手机所需要做的事:将原先隐藏在屏幕上下两块富足区域的元件重新布局,尤其是前置摄像头、前置感应器、听筒、天线等等,原有的宽松布局被迫挤压进狭小的空间,甚至被转移。消费者从未感知过的屏幕芯片也必须通过缩小或弯折的形式适应更窄甚至是没有的“下巴”。

来到折叠屏手机上,前置后置的元件似乎不再是顾虑,完全可以借助折叠、展开的操作灵活运用,但前提是解决屏幕弯折的问题。在滑盖类全面屏机型出现时,即便官方确保了在五年内的使用中,机械结构都不会出现异常,仍然有小部分玩家担心滑盖结构出现问题。而折叠屏手机采用日常使用更加频繁的机械结构,难点在于如何让屏幕、屏幕面板、铰链(弯折区域)的内部结构能够承受得住一年至少3000次(平均每天7-10次)以上的弯折。

从概念到现实!折叠屏手机能干掉全面屏吗?

▲从华为的可折叠屏专利可以看出,铰链设计是柔性折叠屏的关键和难点。

需要明确的是,现阶段还没有任何一款屏幕可以做到如同折纸一般的弯折。假如我们把一张纸看作柔性屏,柔性折叠屏手机所做的只是将纸片的两端搭上,弯折处留下如同Surface Book一样的拱形曲线。而不是形如折纸一般,直接在弯折处对折压紧留下折痕。后者的实现只有依靠极强记忆性的材料,否则在多次弯折后很容易损毁。这也是各大厂商的专利及样品上,铰链都不约而同选择了Surface Book般设计的原因。

而面板方面,现阶段直板触摸手机选择的平面玻璃材质显然是不可能的。面板要随同整个铰链不断弯折,自然需要一定的伸缩张力,同时要确保时刻与下方的屏幕层完美贴合。同样的,内部原本一整块的主板需要切割,或更替为柔性材质才能够应对不断的弯折操作,甚至连电池都要如此。此前,LG就曾公布过相应的柔性电池专利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厂商加入柔性折叠屏手机的研发,Android阵营的领军者Google不仅在新Android系统中加入对柔性折叠屏手机的适配,还提供了多种柔性折叠屏强化结构及耐久度的材料方案,包括加入低拉伸纤维防止设备因多次弯曲折叠而造成永久性损害;加入柔性记忆合金Nitinol让屏幕在弯曲后自动回复到原来的结构;加入泡沫或凝胶材料,增厚在折叠时需要承受压力的部分。

总体而言,现阶段高度整合的智能手机向柔性弯折手机进化,远不是外在简单的屏幕和外壳弯折,所有内部复杂精密的结构都要向弯折做妥协和调整。因而不具备一定技术沉淀,同时上游技术不够成熟的话,柔性折叠手机都很难投入量产和公开销售。

新的方向,是用户需求还是噱头?

新的技术在一定时间节点而言,都是拥有很高的难度,但难度并不是评价技术的标准,实用性、可发展性才是。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柔性折叠屏可以带来很强的黑科技属性,为新产品提供足够炫目的噱头,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柔性折叠屏可以带来什么?

以柔宇FlexPai为例,该机平铺状态下屏幕为7.8英寸,由于边框的宽度控制并不算极致,加上独立摄像头区域的设计以及铰链弯折的厚度,折叠后的大小和一部6.4英寸全面屏手机类似,厚度却几乎回到了2007年之前的主流手机水准。这样的体积在花费不足2000元就能买到一部超薄全面屏手机的今天,实在很难对大多数的普通用户产生吸引力。

除此之外,FlexPai的UI适配中并不包含折叠后关闭部分屏幕区域的功能,折叠后机身背部的屏幕依然亮起。从目前来看,柔宇还没有为其设计任何的防误触处理,折叠后的误触问题显然也会带来极大的体验困扰。相形之下,小米折叠屏概念机在视频中呈现的折叠后尺寸较为理想,MIUI针对折叠屏的适配也还算不错。

基于众多高端机型,甚至是iPhone XR这类运用全新屏幕技术产品的低良品率,可以预见折叠屏手机仅生产中的良品率就不能和成熟的全面屏手机相提并论,低良品率也会相应地进一步提升成本,从而抬高成品售价。

而对消费者来说,现阶段厂商们努力的折叠屏手机无非就是在平板和手机两种形态间切换,技术的掣肘却使得两个形态都并不讨巧—手机模式下显得比现在的常见机型都要更厚重一些,平板模式只是在大屏幕手机的基础上略有增加。从统计数据来看,小尺寸平板(8英寸以下)基本上逐步被大尺寸(6英寸以上)全面屏手机替代,小幅的屏幕尺寸差距并不足以吸引用户购买不伦不类的双形态产品。

写在最后

无论是专利还是已经展示出的成品,都显示出折叠屏手机并非仅仅是将屏幕弯折,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以目前的情况看来,全面屏更容易大规模的商用,在技术上还有提升的空间。而折叠屏的创新探索还需要等待技术的成熟,市场的考验,消费者的认可,短时间内不会是手机的主流并完全取代全面屏,将来会成为全面屏手机的一种形态存在。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