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阵亡全家桶":从中国雅虎到支付宝生活圈
此口碑网并非2015年阿里新推出的“口碑”,而是2004年由阿里巴巴第46号员工李治国离职后,创立的生活服务类网站,从房产信息切入,之后很快发展为当时国内早期最大的一站式生活消费平台,覆盖餐饮、休闲娱乐、房地产等多个行业信息。 2006年,阿里对口碑网进行战略投资。巨头带来的红利,口碑网确实享用了一段时间——通过与雅虎中国、阿里旺旺以及淘宝网合作,口碑网迎来了巅峰时刻:日均200万独立访客,1000多万点击量,分类信息上领先于58和赶集,而餐饮信息仅略低于大众点评。 拐点出现在2008年。这一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了口碑网,并把雅虎中国与口碑网整合为雅虎口碑,期望通过资源整合,打造一个搜索与生活服务结合的搜索生活服务平台。然而,这样硬生生的合并反而让口碑网陷入混乱,业绩持续下滑。2009年,阿里推出“大淘宝战略”后,口碑网又被并入淘宝网。 不断调整的战略也日益损耗着口碑网的斗志,此时,老口碑人此时已流失了一大半。2011年,口碑网停止运营,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虽然四年后,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合作重启“口碑”品牌,但业务体系已经与之前基本不同。 口碑网淡出江湖的时间,也给了大众点评、58赶集等昔日的竞争对手茁壮生长的机会。在格局基本已定的江湖上,新“口碑”已然成为后来者。 5、淘点点/口碑外卖
淘点点是阿里于2013年推出的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期望打造餐饮行业的“淘宝+天猫”平台,将餐饮服务变成商品,让买卖双方直接交易。淘点点主要提供外卖和点菜功能,通过外卖送上门和到店消费来实现。通过“淘点点”还可以搜索到附近的盒饭、水果、饮料、蛋糕等外卖信息。背靠阿里的流量优势,淘点点一度成为餐饮O2O领域的前三甲。 但完全沿袭淘宝体系的淘点点,很快就面临了它的进一步成长瓶颈——传统餐饮店使用淘点点时,相当于自己开了一个“淘宝店”,运营管理都需要自己进行,但这并不是他们擅长的,反而增加了负担。而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等竞争对手,则采取了餐厅更喜欢的第三方合作模式,能让餐饮企业专注于线下店的运营质量。 而且,淘点点频繁出现调整战略,把扫码点菜、订做系统、排队叫号等都挨个尝试了个遍,但都没有坚持做下来。另外,餐饮O2O的线下地推业务其实很重,但淘点点却将这块交给了代理商负责,导致了管理的松散。 基于这些原因,2015年的外卖市场正以同比340.8%的速度发展时,淘点点的市场份额却从11.2%下降到4.73%,并且持续走低。2015年7月,淘点点APP正式被“口碑外卖”所取代。此后,口碑外卖也是做得不温不火,最后无奈放弃。2016年,饿了么宣布,口碑平台的外卖服务也由饿了么提供运营支撑。目前,口碑App、淘宝App和支付宝App的外卖入口,均已直接接入饿了么。 阿里通过开创性的淘宝与支付宝这两大产品,很早就占据了电商领域的主导者地位。然而,重视运营的阿里,在做产品时未免也会过于重视其“效率”,而忽略产品本身。而在许多战略制定上,阿里也有过非常多次摇摆不定的情况,经常给后来的竞争者留下了很多机会。 在社交、O2O等阿里并不熟悉的领域上,阿里也难免遭遇产品的“阵亡”。自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有特定的优势和劣势,BAT也不例外。而未来,随着阿里帝国的继续扩张,它将在更多的领域和其他公司的产品短兵相接,而这,也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