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市场惨淡、资本变脸,VR 创业者们的「寒冬生存法则」

发布时间:2016-09-22 06:10:12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极客公园
导读:由 CBI 的数据来看,从 2015 年第二季度开始的一轮 VR 投资狂潮正在退潮。进入到 2016 年之后,全球的 VR 投资数量在数个季度的连续增长后掉头下降,这在第二季度中体现的尤

庄继顺表示:

「现在这个阶段想完全依靠 C 端变现是风险极高的,我们考虑的是先把团队养活下来,再等待市场慢慢成熟。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放弃了 C 端,我们依然在做实验性的影视内容,但有了 B 端业务的供血后,我们的产品逻辑就变了,也不那么着急了。VR 影视的探索需要时间,而 to B 业务能给 to C 业务争取时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VR 内容提供商把自己的内容放到各线上内容分发平台是几乎无法产生营收的,想要自我造血,基本有以下几个面向 B 端的途径:

将内容一次性卖给一家或几家硬件厂商做内置,收取授权费为线下体验店做定制化的内容,收取授权费或销售分成为行业应用做内容开发,比如房地产、家装、教育、旅游等为广告主做 VR 内容,比如 VR 广告片

有趣的是,做 to B 生意的公司不仅自己能完成一部分造血,也更容易得到资本的青睐。目前,在国内投资 VR 很活跃的和君资本就表示,他们的投资逻辑就是「找到离变现最近的公司「,在这个逻辑下,他们投资了线下游戏开发商幻视网络、房地产 VR 指挥家等。

不过,也有投资人表达了对内容公司转向 to B 业务的担忧。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表示:

长期给 B 端做定制化内容可能会失去对消费市场的敏感度。一方面,to B 业务往往对制作的要求更高,这会牵扯团队大量精力,难免忽略对消费市场的关注;另一方面,to B 业务都是项目制,一个项目一笔收入,在团队规模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所以,如果一定要做 B 端生意,给线下体验店做内容开发或许是更好一点的选择,毕竟还是可以看到 C 端用户的体验反馈。」

那么那些本来就在做 to B 业务的公司又活的怎样呢?

垂直领域下的 VR 应用开发者压力并不算大。无忧我房 CEO 李熠告诉极客公园:「VR 看房在房地产商那是一直有需求的,行业竞争也没有像做游戏那么激烈。大环境还是足够现有公司生存的。」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