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里的三种存储组件特性解析
Cinder通过添加不同厂商的指定drivers来为了支持不同类型和型号的存储。目前能支持的商业存储设备有EMC 和IBM的几款,也能通过LVM支持本地存储和NFS协议支持NAS存储,所以Netapp的NAS应该也没问题,好像华为也在努力中。我前段时间还在Cinder的blueprints看到IBM的GPFS分布式文件系统,在以后的版本应该会添加进来 到目前为止,Cinder主要和Openstack的Nova内部交互,为之提供虚机实例所需要的卷Attach上去,但是理论上也可以单独向外界提供块存储。 部署上,可以把三个服务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也可以独立部署到不同物理节点 现在Cinder还是不够成熟,有几个明显的问题还没很好解决,一是支持的商业存储还不够多,而且还不支持FC SAN,另外单点故障隐患没解决,内部的schedule调度算法也太简单。另外由于它把各种存储整合进来又加了一层,管理倒是有办法了,但是效率肯定是有影响,性能肯定有损耗,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了。 关于Cinder的官方维基资料 https://wiki.openstack.org/wiki/Cinder Cinder项目最新开发进展 https://launchpad.net/cinder Openstack通过两年多发展,变得越来越庞大。目前光存储就出现了三种,对象存储,镜像存储和块存储。这也是为了满足更多不同的需求,体现出开源项目灵活快速的特性。总的说来,当选择一套存储系统的时候,如果考虑到将来会被多个应用所共同使用,应该视为长期的决策。Openstack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最主要是解决软硬件供应商锁定的问题,可以随时选择新的硬件供应商,将新的硬件和已有的硬件组成混合的集群,统一管理,当然也可以替换软件技术服务的提供商,不用动应用。这是开源本身的优势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