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美团的极限与王兴的野望 | 2018·大复盘

发布时间:2019-02-02 07:16:38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钛媒体APP
导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9年伊始,钛媒体对中国巨头公司们进行了一轮深度复盘:过去,大公司们到底在焦虑什么?未来,他们将怎样迎接不确定的市场?订阅专题「2018·大复盘」,查看更多深度报道。】 成立八年后,王兴的美团在2018年9月登陆港股。这个时间

纵观当下中国互联网的超级平台,都从多元化的组织架构中尝到了甜头。阿里有淘宝、天猫、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钉钉、新零售这七种武器;腾讯凭借微信、支付、游戏业务撑起了3万多亿港币的市值;字节跳动也依靠今日头条、抖音与国际化威胁到BAT的领导地位。

美团唯有构建起自己的平台架构,才能担当起与上述互联网巨头们旗鼓相当的市值。

但既然已经上市,就必须要面对市场们对公司盈利的迫切需求。此时,扩张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扩张所带来的并不好看的利润表,令美团股价一度走跌。

在出行领域,开城上海后,美团便与滴滴开启了的补贴大战,以争夺市场与用户。但由于多次被上海交管部门约谈,不得不放弃补贴政策与激进的扩张策略。而对摩拜的收购也加重了亏损。

美团的财务数据显示,受到新收购的共享单车摩拜及网约车业务的销售成本激增影响,2018年1-4月亏损20亿。而第三季度,美团也因为加大对新业务的投资与网约车的拓展,经调整亏损净额25亿元。据美团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将不再拓展网约车业务。

一时间,究竟是创造高利润来取悦资本市场,还是坚持高速增长打造“吃”的帝国,成为美团必须面对的抉择。

自去年9月20日以来,美团点评股价的表现并不理想。截止钛媒体发稿前,美团点评每股53.300港元,市值从4000多亿港币跌落至2927.62亿港元。

美团的极限与王兴的野望 | 2018·大复盘

当然,宏观环境的波动对市场的影响毋庸置疑。受此影响,包括美团、小米、中国铁塔、平安好医生、51信用卡在内,大批赴港上市的独角兽企业与大公司的股价均表现不佳。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时代已经与BAT崛起之初发生了重大变化,很难简单将美团在业务扩张上所受到的挫折,简单归类为“决策失误”或者单纯为了上市的恶果。

曾经,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驱动着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跑马圈地,也孕育了今日头条、美团、滴滴新一代巨头——也就是业界惯用的新组合:TMD。

用户资源是企业的生命线,但当红利枯竭,存量市场的天花板已现,以TMD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弄潮儿要想追赶BAT的脚步,必须在存量之外寻找增量机会。

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团与拼多多一样,同样从二三线这样的下沉市场起家,增长依靠用户驱动,并擅长低端颠覆。大到团购、餐饮、酒旅这些大赛道,小到短租民宿这样的垂直赛道,美团就是凭借这样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屡屡弯道超车。

对于美团这样的后发型公司,由于试错成本低,在增长与利润之间,甘愿冒着巨额的亏损(经调整亏损净额25亿元),也会优先倾向于前者,不遗余力的为新业务投入了大量资源。

“如果你已经到了天花板,到100亿美金到1000亿美金区间的时候再开辟新业务就来不及了。”王慧文在2018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他再次说明美团在寻找新的增长极上的紧迫感。

钛媒体认为,美团的目标不仅是几千亿港币的市值,而是成为更高级别的互联网巨头。因此,短暂时期内,“究竟是利润还是高增长”,必然成为资本市场与美团相互角力的一道题。

但对于王兴来说,上市或许只是硬性需求,而成长的机会则更加难得,机遇往往转瞬即逝。

王兴究竟想要什么?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当今的中国,BAT已经垄断了大众的线上生活。而在纷繁复杂的线下商业世界,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

而复盘2018年,我们发现王兴的下一步,势必要做To B。

2016年,王兴抛出了他著名的“互联网下半场”理论,并预言下半场的重要方向是供应链与2B行业的创新。

如今,王兴的观点也正被全行业认可。2018年,包括阿里、腾讯、百度在内,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不约而同的与医疗、教育、工业、汽车、零售等产业结合,布局B端数字化。他们都希望通过To B的业务的升级,与需求端匹配,进而带动C端的消费与服务市场。

在生活服务市场布局多年的美团,当然不会错过这难得一遇的良机。

2018年10月30日,杀伐果断的王兴宣布了美团进行新一轮组织升级。在内部信中,他表示未来将战略聚焦Food + Platform,以“吃”为核心,苦练基本功,建设生活服务业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多层次科技服务平台。美团的使命也从“让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调整为“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另外,美团对“到店、到家、旅行、出行”场景做了优化整合,组建了用户平台、到店事业群、到家事业群,成立了快驴事业部、小象事业部、LBS 平台。

与2017年的组织调整相比,2018年是美团前进的拐点。这意味着,这家靠团购起家面向C端的企业,决定在它诞生的第8年,押宝生活服务业供给侧数字化,奉行技术驱动并试图成长为线下之王。而美团在未来十年能否缩短与阿里、腾讯的距离,将取决于2018年在供应链与B端的这一连串操作。

2018年开始,美团消无声息的避开了与阿里、腾讯在新零售行业的正面竞争,依靠地推团队与组织溢出能力,在以餐饮为核心的生活服务业开始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在2018年Q3财报中,美团方面对此做了详细的披露。

据钛媒体了解,餐厅管理系统(RMS)作为每个餐厅的数字枢纽,对包括餐桌管理、菜单管理和库存管理等进行数字化改造;B2B供应链解决方案则是对餐饮的采购过程进行也数字化。透过RMS和供应链解决方案,美团通过将商家业务经营数字化,减少其采购成本及经营开支,并提高其经营效率及盈利能力,为商家带来增值服务。

而快驴进货则汇总了来自餐馆的在线订单、来自上游供应商的大宗采购,并负责将产品运送到商家。在此过程中,美团建立了自己的运输管理系统和仓库管理系统,最大程度缩短供应商到餐饮客户的中间链条,以简化操作,同时对供应商信息进行数字化。

在外卖业务上,美团基于AI和LBS技术,打造了外卖超级大脑——O2O实时物流配送智能调度系统,针对不同配送场景进行智能调度,通过订单与骑手智能匹配,确保运力系统处于最优状态,并借助无人配送的探索,来进一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

此外,美团还帮助平台上的商家通过建立线上的营销流程体系;通过智能POS、SAAS收银等,实现餐厅的支付数字化。

尽管对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在短期内会拖累企业的业绩。但从Q3的数据看,美团对新业务的投入初步得到了回报:Q3收入35亿元,同比实现近5倍增长,达到471.3%。

另外,美团在技术研发持续加码。根据财报,2018年第三季度美团研发开支为20亿元,比2017年同期的10亿元增长95.1%,增长近翻番。此前披露的半年报中,美团研发开支较同期增长110%。

客观的讲,当外界都以为行业红利成为过去,美团以“吃”为核心押宝B端数字化的策略已经经受住了恶劣的大环境考验,取得了不错的增长。

美团的极限与王兴的野望 | 2018·大复盘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