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那些打算在楼市里混一辈子的买房人,到底在想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27 18:05:55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36氪
导读: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魔都财观,(ID:moducaiguan),作者:魔都财观的观观,36氪经授权转载 01 跨城买房形成趋势 上课的学员,有一些已经是有房一族。在解决第一套之后,他们开始把眼光放到了全国。 有一个杭州的小伙伴,除了在杭州有三套之外,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魔都财观,(ID:moducaiguan),作者:魔都财观的观观,36氪经授权转载

01 跨城买房形成趋势

上课的学员,有一些已经是有房一族。在解决第一套之后,他们开始把眼光放到了全国。

有一个杭州的小伙伴,除了在杭州有三套之外,还在深圳买了大房子,接下来还要在上海买房。另一个上海的学员,在长沙买了不少,重庆也有斩获,同时也表达对沈阳房产的兴趣。

一、二线城市的买房人已成互相渗透之势。家乡和城市能级不再是买房的阻碍。

经历了二十多年发展,房产的财富价值被大家认可。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房产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资产,它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不评价这样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这种大趋势意味着:

高能级城市的买房人,面临着来自全国的竞争压力。

更多的优秀人士不断涌入大城市买房,在用真金白银带动了城市发展的同时,也拉扯着房价往上走。

这对生活在大城市,只想安稳一方的土著或者早期新移民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可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像一股洪流裹挟着大家往前走。城市变漂亮的代价是,房价也会到达它对称的高度。大家享受了顶尖的城市服务,也被动地默默承受着高房价。

我给大家上课的时候,看着面前这群进取人士,心里默默地在想:

买房这件事,靠守是守不住的。

与其指望房价等等你,不如多想想如何先上车对冲。

02 楼市周期被重视

我们的课程设计了抢答题,在第二天课上会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回答的结果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和风险偏好。

第一次提问是在去年8月份,80%的人认为信贷融资和交易策略最重要。

房圈的朋友都知道,在买房这件事上,区隔普通人和专业人士的,主要是信贷和交易落地环节。

别人因为贷款买不了,你有办法借到钱,那买到就是赚到。同样的预算,别人只能买到市场价的小房子,而你因为会淘笋谈判,就能买到折扣更多一些,面积更大的房子。

几轮操作下来,普通人和专业人士的差距自然是越来越大。

照道理,信贷融资应该一直这么被重视下去。

可是有意思的是,随着楼市静淡市的深入,同学们的答案在悄悄变化。

在上周课程上,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宏观周期是楼市里最重要的事。

大家忽然觉得,在研究如何买到更大、更好的房子这件事之前,更应该弄明白什么时候买。

我的感受也是如此。

你如果稍微留心下房价涨跌历史,就会发现,楼市的周期正在从3年变成5年。

过去周期短,只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落地上就行了,就算时机不对也没关系,反正一、二年后就能看到成果。

现在如果你不小心买在一轮周期的顶部,虽然我们相信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被套三、四年,心理负担和利息支出的损耗也是巨大的。

当然我们不是要求大家都去抄底,但是建议至少要避开买在阶段高点。

真的说白了,判断周期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记得这一点就行:

大部分楼市的短期顶部是和出台限购限贷政策的时间点一致的。

03 降维打击成为可能

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二线城市不管是在房价高度,还是买房理念上,和一线城市有差距。即便在一线城市内部,很多人买房认知也有很大提升空间。

这就是机会所在,我们可以把过去已经成功的经验复制到未成熟区域里去。

比如买近郊低单价的次新房,谋求规划升级和配套改善,再比如财务允许情况下多负债买大一些面积的房产,这些理念都有广泛的运用空间。

用一个成都学员的说法就是,买房需要解放思想。限制买房人的更多是思维上的禁锢。

而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重复使用成熟的商业模式即可。

去年大获成功的哈罗单车,就是复制摩拜和OFO的经验,从小城市起步,实现降维打击。

在房产领域,这种复刻经验的可行性更大,因为本质上,房地产是一个非常割裂的市场。

它不像金融资产这样的标准品,可以实现赢家全国通吃。

房地产在遵循着普适规律的同时,伴随着土地的割裂,也有浓重的地方特色。每个地方的地区规划、人口结构、楼市政策各不相同。

就算是链家这样的大玩家,在很多地方也是玩不过当地中介的,所以才会去做了贝壳买房。

这种统一却又分割的状态,给了买房人非常大的机会。只要你掌握基本的理念,并且足够深耕,在你熟悉的区域,你可以胜过任何一个楼市大V。

04 房产领域专业化分工

另一个被学员们经常提到的情况是,房产领域细分开始出现。

除了链家、中原这种在传统居间中介领域做到极致的机构外,房地产服务机构开始从买方和卖方切割成两大阵营。

一种是易居、同策这样的纯粹只为房企服务的机构,他们有专业的地产大数据、专注地产的研究院和规模庞大的新房代理销售团队,所有板块都是为了支撑B端(房企)。

另一种则是近年来市场上创新出现的管家公司,主要实现买房咨询、代购中介、信贷融资、装修托管服务。目前很多大城市都已经有这样的买方中介机构,不同于传统中介,他们只为C端(买房人)服务。

即便在公众号领域,虽然读者都是买房人,但是定位也大有不同。

一种是专业推荐点评新房,以广告收入为生的B端号。另一种则是像魔都财观这样的只聊如何买房,以帮助买房落地获得收入来支持发展的C端号。

这么多细分机构的出现,暗示着房产领域已经过了粗放发展的第一阶段,专业分工意味着表面可见的大机会早已被充分挖掘。

不管是买房,还是卖房,行业的暴利机会已然不再。

但是我们距离欧美那样的房地产成熟市场还差很远。在美国买二手房完全依靠买方中介和卖方中介沟通,涉及金融、律师、税务等支撑,普通人根本玩不转。

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房产市场依然有很多不完善,存在未被标准化的机会。

大量的折扣房源信息掌握在零散的小中介手上,买房人依然无法得到独立可靠的买房指导服务。

在未来楼市白银十年里,大量碎片化的结构性机会藏在这些小细节里。

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他们非常小,但对于个体买房人,他们足够大。只要抓住其中一个机会,买到中意的房子,就是巨大的回报。

05 金融人士爱买房

我的学员里房子买的多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企业家,另一类是金融人士。

企业家时间成本高,缺少投资渠道,买房尚能理解。

为什么金融人士这么关注房产呢。

我就抓了一个信托行业的学员问了下。

她告诉我,

因为一套房动辄百万,个人犯错机会成本巨大,大到不能犯错。

更关键是,

因为一套房动辄百万,承载社会居民天量财富,大到不会犯错。

为什么我们的金融人士有股票、债券、黄金、信托可以选,但绝大部分金融人士家庭的最大财富载体依然是房产。不少人愿意花数千万买豪宅,很少有人愿意花数千万买股票和理财。

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我们的金融信用,不如土地信用。

在中国,只有土地是获得强背书的。

在金融机构里,口碑最好的是银行,银行信誉好是因为稳定。为什么银行那么稳,从不像券商那样业绩上蹿下跳,是因为银行从不持有股票,银行只相信房产和厂房作为抵押物的贷款,说到底也是土地加持的金融信用。

那些打算在楼市里混一辈子的买房人,到底在想什么

在金融圈混得时间长了,我们知道从没有什么机构和项目是永远靠谱的。大家玩到最后,只相信看得见的土地,只相信看得见的房子。

06

以上就是我们半年多来对楼市里进取者的观察。

他们当中有走在买房路上的先行者,也有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有来自于三线城市的土豪,也有一线城市的刚需。

他们身上的标签或许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房产这个风口,相信时代不会辜负他们。

中国房地产的池子很大,既容得下他们的梦想,也能装得住你的希望。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