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中央要推的“医养结合”,上海有个摸索了10年的样本

发布时间:2019-03-12 11:01:36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钛媒体APP
导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八点健闻,作者|谭卓曌 3月18日,将是上海市闵行区卫健委挂牌仪式的日子。下属的老龄健康科也会正式成立。 此前的2018年9月,当年新组建的国家卫健委的“三定”方案出台,明确设立“老龄健康司”,主责医养结合的政策、标准和规范

2017年1月起,上海在徐汇、普陀、金山三区先行试点长期护理险。试点期间,个人和单位暂不缴费,所需资金由医保结余资金划转。当年底出台的《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规定,自2018年1月1日开始,在全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记者获悉,当时上海市政府估算的一年用于长护险的资金投入是60-80亿元。

根据《试点办法》,年满60周岁,职工医保人员中已按照规定办理申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与居民医保人员,均可自愿申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评估等级为二至六级的失能老人,可申请享受长护险待遇,享受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住院医疗护理三类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养老机构照护,长护险基金报销85%,个人只承担15%。

长期护理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基金的专项划转。《试点办法》实施以来,试点区域已基本覆盖街镇。截至2018年11月底,已接受服务的老人约18.6万人,其中接受机构护理服务的约7.8万人,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的约10.8万人。同年1月至10月,长护险基金支付服务费用7.06亿元。

这意味着,从资金层面,上海的医保基金为医养结合“兜了底”。

模式多元,重在衔接

从全国层面而言,医养结合亦多有各地的模式探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指出,医养结合的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在养老机构内开设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内开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目前,所有的模式都只是点状的探索,并无统一规划。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卫健委主任何延政在提案中指出,养老机构办医,资金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医保报销难,同时也承担着较大的医疗安全风险。事实上,目前多数医养结合机构只是在养老机构里设置1个医务室,与制度设计的初衷相去甚远。

对医疗机构而言,临床医疗与养老服务是两套不同的运行体制与支付模式,在没有长期照护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支撑的前提下,绝大多数老年人仅靠有限的医保金和养老金,难以承担医院养老费用。

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曾在“2018中国国际养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坦言,真正的医养结合,既不是医院建养老院,也不是养老院建医院,而是各种相关资源的“有效链接”。

在她看来,医养结合是一个典型的“4*1接力赛”,四棒交接:医院交接给康复中心,康复中心交接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再交接给家庭,而不是一个人拿着四根棒去跑完全程。所以,应该是每一棒都很清楚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与上下环节做好衔接。

闵行模式会走多远?杭文权给予了肯定答复。“闵行模式会更大地推广下去。因为,从老人的感受度来讲,他们愿意接受这种模式。尤其是高龄的老人,对医疗护理依赖度更高。”

至于未来医养结合的模式,杭文权认为,卫健委老龄健康部门的设立将有力推动医养结合。不光是从政策上提出整合,还会从空间、服务链上进行整合。

在他的构想里,已经规划好的养老院,要去考虑如何与医疗资源结合。同时,也要突破单纯的医院托管模式,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压力已经很大,不仅要为养老机构服务,还要为养老机构周边的人服务。而新规划的养老院,也一定要同时兼顾养老和医疗需求。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