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当老鼠拥有“鹰眼”,人类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发布时间:2019-03-13 09:43:47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钛媒体APP
导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脑极体 提到双眼改造,大家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形象?是炼丹炉里真火焚烧的孙悟空?还是天赋异禀的葫芦娃?其中最接近人间真实的,恐怕要数漫威中的“鹰眼”了。 鹰眼的眼睛能适应各种环境,不论是阳光、黑暗还是迷雾,都能看得清

想象一下,未来通过分子纳米颗粒在人类眼睛内传递药物,用来解决视觉领域的疑难杂症;或是进化为可以感知波长更长的光(比如紫外光谱),人类可以用肉眼看到以前隐藏在宇宙中的奥秘与联系……会不会从根本上刷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呢?

更为关键的是,这项技术应用于人体几乎不会产生副作用,总被诟病的人体增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和不确定性,也得以瓦解。

无论是形而上的伦理层面,还是形而下的实践层面,都获得了有效而合理的预期,总体来看,分子纳米技术之于人体增强的价值,已经不言而喻。

那么,距离人类变身“鹰眼”还有多远呢?

看似很近,其实还很远:人类与超能力

具体到视觉增强领域,虽说老鼠和人类的眼睛非常相似,但还是有许多不同,比如人眼视觉会调动更多的视锥细胞。

想要真正将这项技术工程化并应用于人眼,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比如微调纳米粒子的发射光谱等等。看起来,技术成熟似乎已经遥遥在望了。

不难发现,这项突破的最大功臣,就是分子纳米技术。

作为一种前沿的制造技术,分子纳米技术(Molecular nanotechnology,缩写为MNT)可以通过确定性过程去控制分子反应,从而得到可预期的化学反应。

MNT的优点是什么呢?传统化学反应完全是碰运气,不精确的过程产生不精确的结果。但在作用于医疗、制造等环境中,纳米颗粒和机器人往往需要精准可控的变化和自我复制能力,才能保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制造新的问题。

比如说前面纳米微粒UCNPs与ConA结合所得到具有光波长转换能力的pbUCNPs 颗粒,还有一些纳米机器人可以很快对伤口完成可靠而无痛的修复及处理。甚至让煤炭变成钻石,纠正基因缺陷延长人类的寿命等等,这些从理论上都是可行的。

但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纳米颗粒只在受控制和安全的条件下才会自我复制,否则就会像病毒、癌细胞攻击人体一样难以收场。

显然,这一任务和孙悟空七十二变的难度不相上下了。因此,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发动机》一书中提出分子纳米技术之后,所取得的突破一直非常有限,尚停留在比较初级的技术性能上。

当老鼠拥有“鹰眼”,人类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高端分子纳米技术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一种在分子/原子尺度上搭建结构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无法可靠地预测的情况下,只能在理论上进行计算。

第二个困难就是计算难度。模仿生物进化的纳米级MNT,从零开始设计一个复杂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

生物进化的过程是有机体的随机组合变化,并随时提出不太成功的变异体。MNT工程设计也遵循这一过程,但手动设计一个涉及齿轮或轴承的原子结构,可能需要几个星期,更复杂的部件可能需要更久。

要命的是,MNT结构无法通过后期修补来“变废为宝”,也就是说,一旦出错,长时间的投入和探索都打了水漂。显然,MNT需要更庞大的计算能力与其他控制方法。

目前有几条希望之路,一是合成化学物质,让老鼠拥有“鹰眼”的pbUCNPs 纳米颗粒,就属于这一类,ConA蛋白附着在微粒上,帮助引导纳米粒子进入眼中的感光细胞或光感受器,通过巧妙的化学设计产生新的变化。

另一个则是生物化学。通过核糖体让纳米分子拥有更多的通用能力,比如让DNA担任其他分子的“标记”,这些分子只是组成标记所需的化合物,这样就能够通过DNA来控制各种分子化合物了。这就需要DNA分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这些“最强辅助”了。

一旦DNA计算技术全面成熟,那么不仅分子纳米技术能够出现质的飞跃,饱受质疑的植入型增强技术,也将变得非常简单。未来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就像接种疫苗一样so easy。

当老鼠拥有“鹰眼”,人类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当然,从根本上说,所有的技术都是双刃剑。新的技术能力必然伴随着新的风险,也伴随着管理风险的新责任。分子纳米技术与其他技术一样,必须认真考虑在人体增强上滥用的风险。

当它在医疗上的作用超越了传统医疗所追求的治愈,而走向超自然地加强人体的身体和心理机能,必然会引发“增强后分化”的不平等风险,甚至可能出现新的侵略和奴役行为,危及普通人的生存环境。

《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一书中也曾提到:很少人会反对消灭某种遗传病的基因技术,但是大量的基因修改,会使人变成一种人工设计制造的产品,而不是自然的创造物。

等到那时,人类如何理解人与机器、生命体与工业产品之间的界限和关系,也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哲学命题。

因此,政府和科研工作者对于新兴的纳米技术,都必须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和职业道德控制,进行深思熟虑的监管、监测。

回顾整个人类历史,技术始终都是在进步的,既然退步不可能发生,那么对于大众来讲,需要的既不是草木皆兵地放大风险,也不是自以为是地轻视它们。让技术一直可控地造福人类,是我们在自制的信念下所能抵达的最美好的彼岸。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