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SIM卡,你好eSIM
商城如战场,制敌于未动,先机也。在苹果提出Soft SIM设想之前,GSMA已于2010年底推出了自行主导的eSIM方案。值得一提的是,GSMA是由全球运营商主导的组织,因此eSIM的基本特征是运营商控制写入信息,用户从运营商处购买通信服务。 关于电信运营商的未来,大概率是数年后流量收入继短信收入和语音收入之后进入下行区间,甚至出现负增长。和发达国家的运营商类似,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消费互联网,音乐、视频、动漫、阅读、聊天、邮箱、支付、购物一个不落,可回头一看,真正能和后来的互联网公司竞争的产品几乎没有,时间流逝如水,对于急于寻找新增长点的运营商来说,物联网就成为必争之地。而这一领域业界的共识是:eSIM技术的采用对于推动未来5到10年的物联网市场发展至关重要。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在物联网领域,GSMA于2015年6月发布嵌入式UICC技术规范3.0版,运营商们的首选当然是让汽车行业充当其eSIM部署的排头兵。继紧急呼叫(eCall)倡议后,2018年4月以来,内置连接已成为欧洲市场的一项特定要求,以捷德提出的eSIM管理方案为例,车主可以将个人移动号码的用户数据下载到车载远程信息处理器中焊接的第二张SIM卡中去。 移动运营商和汽车制造商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上述方案就是由宝马、英特尔、德国电信和AT&T共同开发的。 与已经实现eSIM技术商用的欧洲相比,大洋彼岸的中国在车载通信技术、网联汽车乃至物联网领域的相关研究要稍晚一点。移动和联通正在和大众汽车和宝马等汽车制造商合作,提供eSIM解决方案。其中联通对于eSIM技术的推进更为积极,其不仅是GSMA eSIM系列标准的主要制定单位,也是全球最早部署GSMA RSP2.0标准产品的电信运营商之一。 作为物联网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漂洋过海的eSIM不仅在汽车行业一路领先,在有着漫游和可追溯审计需求的物流以及智能燃气和水务计量等公用事业这样的垂直领域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根据GSMA移动智库数据显示,中国2025年有望成为蜂窝物联网连接领域全球最大的市场。 图片来源:GSMA移动智库 eSIM卡并不会直接颠覆运营商,但由此带来的"换号不换卡",必然会带来用户号码粘性的降低,这会加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在更加开放、复杂、多元化的数字时代,运营商的历史积淀、规模效益和技术优势可以让他们在发展物联网的道路上走得更快,但运营商既定的管控机制、保守的技术理念以及求稳的发展意识又容易成为他们起飞的羁绊,上一轮的消费互联网之争即是如此。 运营商擅长做加法,以产品为中心,把一个规范化的产品运营到极致;而物联网是做减法,有的场景不需要移动,有的场景不需要双向通信,有的场景实时性要求不高,如果针对性地制定业务流程、市场策略和资费价格,就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获得更高收益。 麦克阿瑟说,“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如今运营商要想找到新的增长点,必须要彻底改变自己。 叁 按照佩雷斯的技术革命周期理论,一次科技革命的周期大约是50年,而在后二三十年间,曾经作为增长引擎的产业市场开始饱和,技术创新的边际收益递减。 SIM卡问世至今,已历经28年的变迁。 每个时代的手机厂商都有不同的外形设计追求,比如功能机时代的超小设计和智能机时代的轻薄设计。最初的移动电话,SIM卡有一张银行卡那么大,为了满足更小的手机空间要求,SIM越变越小,但无论怎样变化,始终存在一个物理载体。 物联网时代,智能终端内部的空间就像外滩的房价一样寸土寸金,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每个SIM卡存储的数据量与它的尺寸大小明显不成比例,于是直接焊接到电路板上的eSIM技术开始应用到消费电子领域。它带来的改变不只是小而已,卡槽的消失为整装产品的设计留出了更多空间,既增强了智能手表、VR等可穿戴设备的防水、防尘和抗震性能,也有效避免了SIM卡被拆出复制的风险。 在消费电子领域,eSIM的国际标准自2016年初公布以来,仍在持续更新之中。 当科技产品无处不在,对人们而言现代科技反而失去了神秘感。当今世界上那些最优秀的科技公司面临的现状,不是“滞涨”,就是在走“下坡路”,苹果公司每年花90-100亿美元做研发,用户却越来越不愿意买单,即是明证。 可对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预言。 在标准公布的当天,三星宣布旗下的Gear S2智能手表支持规范,这是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2017年9月,苹果发布的Apple Watch Series 3也采用了eSIM方案。 业界有云,“苹果动动嘴,运营商跑断腿。” 联通自2015年起制定了基于eSIM发展消费物联网的战略,并确立了自主开发eSIM管理平台的计划。2017年6月,基于该平台的eSIM产品解决方案获得了GSMA AMO 2017技术突破大奖,不仅使得中国联通成为全球首家自主掌握RSP核心技术的运营商,也为Apple Watch Series 3在中国的同步首发奠定了基础。 2018年5月,中国电信开通eSIM服务,不同之处在于电信的eSIM是独立号码,支持的是华为手表;6月,移动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首期支持华为手表,今年1月开始在7个城市试点支持苹果手表。 实现手机与手表共享同一号码,推动了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近两年来的爆发性增长。根据IDC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1.722亿台,同比增长27.5%,其中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55.2%,在所有可穿戴设备中的占比达到34.3%。在这一领域,苹果保持了自己的统治力,这对iPhone遇阻、股价下跌的苹果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数据来源:IDC 相较于eSIM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高歌猛进,它在手机领域的发展完全可以用步履蹒跚来形容。在欧洲,适用于手机领域的eSIM标准在技术、测试和认证等方面仍存争议;在中国,三大运营商均未正式启用智能手机的eSIM功能。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