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创新工场看 2019 年教育的两个关键词:“AI+教育”和“人才的供与求”

发布时间:2019-03-24 03:46:21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36氪
导读:3月21日,创新工场第三届“321创新教育峰会”在创新工场北京总部举行,工场教育领域投资团队以及90余位教育行业被投企业高管共同探讨AI赋能教育场景、职业教育的边界等两个话题。 以下内容来自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演讲实录,我在不改动原意的基础上有删改

3月21日,创新工场第三届“321创新教育峰会”在创新工场北京总部举行,工场教育领域投资团队以及90余位教育行业被投企业高管共同探讨AI赋能教育场景、职业教育的边界等两个话题。

以下内容来自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演讲实录,我在不改动原意的基础上有删改。

创新工场每年都会分享两个最重要的主题,这是创新工场这一年最看重的投资方向和趋势:今年的关键词是AI+教育、人才的供与求。

AI + 教育

创新工场看 2019 年教育的两个关键词:“AI+教育”和“人才的供与求”

教育行业有三个主流商业模式:信息化(工具)、出版(内容)和学校(服务)。在AI 出现之后,这些商业模式的边界可能会不断的模糊:内容、服务都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为什么呢?因为技术的核心是三位一体:内容、数据、场景这三者是连在一起的,AI只是技术的一种方式,需要应用到场景来,而且一定需要带着内容。只有数据是没有用的,一定和真正的教育相关的教学体系深度连接。

在过去一两年里,AI技术和内容连接地紧密度越来越紧,在教学场景里面都在进行非常多的应用,目的是一边让老师能够有更好的应用,有幸福感;另外一边是学生体验有趣,快速反馈,有成就感。

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在讲 AI,更重要的是讲 AI 怎么真正融入构建教学场景,我们从教育的整个的线上化流程开始梳理:

  • 2008 年 MOOC 兴起,这是互联网教育的第一波:MOOC + 博客。那个时代基本上用的是录播的视频,一堂课 40 分钟,再加上文字的互动,是一个非常慢的过程。当时很多人对 MOOC 寄予厚望,后来发现行不通。第一波 MOOC 模式宣告失败,没有大规模的应用起来。虽然沉淀了很多好内容,好老师,但是用不起来。

    第二波是从 2013 年开始,是直播+电话,开始有大班、一对一、小班等模式,大量的在线直播好技术被应用于教育行业,不只是所谓的远程教育传播,而是在课堂上有互动,还有课后的服务辅助。双方可以可以随时说话,看到对方的反应,互动性特别好。这种模式有的还会配上 PPT、白板,随时可以写字、上麦。

    但是问题是什么呢?整个过程很难结构化,要想知道这一个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在哪个点上掌握的好不好,用一个小时的视频没法分析,像面授的过程一样是非结构化的,很难提取信息。

    现在则是一个融合模式:录播+直播+微信。很多教育机构发现如果让老师直播讲,有的人讲的不好,课堂里有很多废话,所以就把很多精致的环节做成很棒的短视频在课堂上使用。中间穿插很多高频的结构化的实时互动,有点像游戏。

    这两个方面都已经被非常好的应用于新的一波教育项目中,无论是VIPKID,还是其他的做直播的教育项目都在开始往这个方向去尝试,在课堂里面增加更多的优质内容和互动形式,使得数据结构化,这样可以知道学生这节课参加多少次提问,更好的实现对于老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分析,增加迭代速度。教育行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很快,根本原因也是根据更多数据可被收集,更快反馈,更快迭代,所以整个产业发展更快了。

    而在未来,可能是完全的AI老师,AI助教,AI同学。但是现在这个阶段AI还没有完全到那个状态,AI还没有办法完全替代老师,情感的连接、陪伴、学习动力的激发这几方面现在的AI还达不到,但是未来可能可以。

    创新工场看 2019 年教育的两个关键词:“AI+教育”和“人才的供与求”

    这个图是去年我在内部分享的时候经常用的图,从上到下我们列了好多教学形式:从最轻的、最简单的到最重的服务。

    我们发现教育行业正在不断的往中间走:下面的人想要往上走,因为他希望提升效率,人员的成本不会这么高;上面的人想要往下走,因为他们过去的方式不能保证教学效果。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开始往中间走。这是我们看到融合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产品把价格定在200到2000块中间,没有那么便宜、也没有那么贵,最后定在哪里会根据不同的年龄层和学习品类而产生不同的业态。

    我们认为最后的场景会落在两处:一是在家学习,每个孩子独立学习,另一个是在线下的教育机构学习,有双师、智能教材等更迭,渗透率可以非常高。这是我们认为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趋势:场景不断的往中间融合。

    融合的核心是什么?我们认为有三个很重要的词,课程感、参与感、现场感。

    这意味着做传统面授的机构会往线上走,做纯互动内容的公司会往课程方向走。比如原来在这个图顶顶端的工具类产品得到、流利说等,他们在不停的讲他们去做大学,要做服务,就是往更重的方雄走,去不断的塑造课程感。

    而线下的教育机构对于这三点非常了解,可以让学生不停的参与、有互动,有现场感。但是尝试做线上课会发现这些感觉不太容易塑造,要尝试各种新的办法去产生这个感觉。

    怎么产生呢?这里有一些例子,比如说课程感,一定是不能随时让他上课,需要预约时间、到点儿才能上课;要有助教体系、作业体系,是一整个系统。而参与感是要有效真实互动,要互动的层次越来越高。怎么样用一个可以外化的方式感知到互动?那就是从最开始 10 分钟的一次答题,到设计好每多少秒有一次跟用户的互动,吸引注意力。

    还有一些是现场感,方式就很多:可以做直播、老师点名、随时反馈,实时弹出来同学的表现、分组PK等,这些都有助于带来现场感的形式。

    那AI到底怎么赋能企业呢?场景是什么?我们认为,AI就是帮助企业追求更高的性价比:更高的品质和更便宜的价格。

    更高的品质怎么做到呢?教育行业的核心是个性化,是因材施教。个性化的场景有两个部分:一是在内容生产迭代上,AI 一定要应用到内容的生产和迭代里面去,内容是核心;另外一个是提高评估质量,过去的模式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很慢,评估周期也很长,但未来可以让评估更高频,这有助于整个行业快速的迭代,也是在教学不同的环节进行更精致的评估。

    创新工场看 2019 年教育的两个关键词:“AI+教育”和“人才的供与求”

    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有四个部分,AI对这个四部分的影响是联动的,教学设计也是这样,整个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不断的螺旋式上升,很难拆出来一个单独的部分去评估它。在这个部分中,除了具体的内容生产,教学质量更好的评估之外,还有一个是教学品质的品控、监控和监测。例如看到某个学生最近课消不好,发现是对这个小朋友的服务没到位,可以对关键的指标进行检测,以提升服务的内容和对象。

    教育是一个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老师的成本占到百分之四五十,还有市场销售的成本,最后落下来很多是人的成本。所以提升每一个关键岗位的人效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那怎么降低人效呢?需要AI帮忙。比如,在市场侧很重要的是做精准的用户画像,进而更好的去投放,做精准的用户传播。而在销售这条线里,需要了解什么样的销售适合接待哪一波客户,需要有用户画像去更好的匹配度。班主任这一侧是智能批改和考评,把工作流程化,降低成本。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