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的战斗机是如何掉队的?
2001 年,波导发现其它品牌的手机也在通信能力上奋起直追。为了做出差异化,波导联系韩国企业,在保留萨基姆优秀芯片的同时,将波导手机做成了更小巧、精致的S 系列。这一年,仅S1000 型手机,波导就售出100 万台。 波导S1000:翻盖、透视窗 寻呼机时代的辉煌再一次出现。 2002 年12 月,波导第1000 万台手机进入市场。 2003 年1 月,在信息产业部开展的调查中,波导手机一举斩获“通话质量满意产品奖”“外观设计满意产品奖”“创新功能满意产品奖”。这年波导一次性推出18 款新手机,第4 年蝉联国产手机销售冠军。 在总结波导的成功时,徐立华坦言,波导产能可以提升得这么快,全靠“快鱼吃大鱼”的经营理念,保证好产品质量,追求“一定利润下的规模最大化”。因为“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是国内手机市场迅速膨胀的时期”,只有扩大产能、快速占领市场,波导才能有立足之地。 做产品的隋波更是犀利: “手机如果一年做不到100 万台,迟早要死, 100 万台是一个生存的门槛, 300 万台是一个发展的门槛,过不了300 万台是小打小闹,不可能成为市场上的主力。过了300 万台才算获得了发展权。” 管理层关于规模的紧迫感被迅速转化为行动。在早期刚做手机时,波导就意识到层级代理制行不通。 1999 年3 月,伴随第一款波导手机上市,波导成立销售总公司,自建销售渠道。到了2001 年,波导组建了27 个销售分公司,成立了100 多个办事处,一个市县镇的全国手机销售第一大网就此拉开。 在这张大网中,波导尤为看中销售终端,也就是门店的作用。当时手机还是新鲜事物,把产品完整、甚至赞美地展示出来,对销售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波导要求各个办事处进行终端人员培训、门店同一装修、加大广告力度。由于庞大的销售网络投入, 2001 年,虽然波导是国产手机销量第一,波导销售公司却亏损1.72 亿元。然而波导认为这种方式是正确的, 2003 年,波导销售分公司扩张到41 个,办事处増至400 个,零售终端高达5 万多个。 波导直营店 尽管销售网络庞大,波导却在价格上实施“小区域封闭式管理”,简言之就是把各个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域,选出几个代理商,按照波导规定的价格销售,不允许跨区销售。 此外,波导在品牌策略上也贯彻了“快字诀”。刚开始做手机时,国内手机厂商都很保守,不愿投资做广告,然而波导却在手机还没上市、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贷款4000 万元,请来当红明星李玟作为形象代言人,以一支“李玟驾驶战斗机”的广告在央视吹响了进军手机行业的号角。随着业绩的攀升,波导的广告费用也水涨船高。 仅2003 年上半年,波导广告费用就高达2.0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 。 这一年,波导仍是国产手机销量冠军,领先第二名摩托罗拉200 万台。 然而,“烈火烹油”之际,危机四伏。 2003 年,国产手机厂商达到数十家,中国手机产能达到2 亿台。各大厂商都在加快新品推出的速度,彩屏手机已占大多数,针对商务人士、白领女性、年轻人等各类人群的细分趋势也越发明显,智能手机开始崭露头角,小灵通、3G 技术的出现又给了厂商升级配套服务的压力,不少品牌都加大了技术投入,波导还是那个年投入5% 销售收入研发,却依赖萨基姆核心芯片技术的波导。 此外,国美、苏宁、大中、永乐等家电大卖场也加入了手机零售商的行列,这些大零售商为了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采用直供、买断的方式,导致手机不得不大幅降价,厂商的自主定价权大受威胁,尤其是波导大力推广的“小区域封闭式管理”,其锁死定价的模式在卖场大幅降价的冲击下,毫无还手之力。 2004 年下半年,拒绝台湾联发科,又给波导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机。在研发出把MP3 和手机芯片结合到一起的技术后,台湾联发科迫不及待地和所有正规手机厂商联系,但在当时,MP3 功能一直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高端机的配置,波导认为与其手机定位不符,便拒绝了联发科的合作要求。 但是这项技术得到了市场的欢迎。其他一些品牌,包括大量的“山寨手机”采用联发科的技术,依靠MP3 功能抢占了大量的市场。 山寨手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这一场因热点错位引发的行业地震,让波导摔得鼻青脸肿。 2005 年,波导巨亏4.7 亿元,两年前扩张的产能,都成为了不得不咬牙甩出的包袱。 最坏的情况还未到来。那几年,“山寨手机”不仅吞噬了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甚至开始扎推“冲向国际市场”时,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跨国企业们也回过头来,试图在中国咬下一口中低端市场。摩托罗拉率先抛出MOTO C117 ,发行价不到500 元,诺基亚紧随其后,创下Nokia 3210 单款全球销量过亿台的记录。 这一年曾高达58% 的国产手机份额,下滑至31% 。在媒体纷纷写出“波导失败论”“国产手机崩溃论”之后,波导选择再次与萨基姆合作,成立宁波波导萨基姆电子有限公司,希望真正从研发环节将二者的产能整合。精简新品、继续走性价比模式似乎短暂地见效了,波导扭亏为盈,但却不想死磕手机了。 波导在2006 年年报中,明确提出要为股东“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波导管理层找到的是“造车”,除了与长丰汽车合作,还创建了名为“宁波神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从鸟到神马,波导向往天空的心一直没变,但寻呼机时期的辉煌却再没重现过。大手笔投资整车业务两年后,波导创下5.94 亿元的亏损。看到波导全力投入造车而弱化了波导手机,萨基姆与波导的摩擦也越来越多,终于在2008 年3 月,波导将合资子公司股份全数转让给萨基姆公司,双方终结合作。 3 2008 年,全球深陷金融危机泥潭,手机市场却风云变幻。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 3G ,几乎同时, HTC 推出第一款装有Android 系统的智能手机HTC G1 迎战,两大阵营初现端倪。 就在所有手机厂商都被“智能手机”这一新型个人终端拉回同一起跑线时,波导却因为放弃和萨基姆合作,失去技术迭代支持,亲手把自己拉下了国产手机第一阵线。不仅如此,由于前期投资的长丰汽车和神马汽车销量惨淡,波导大受打击,又掉头做起了房地产生意。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