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2018亚太数据中心峰会】李典林:节能增效,提升数据中心产出率

发布时间:2018-05-18 05:06:28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在过去的2017年,亚太地区的数据中心市场增速接近15%,领先于全球其他主要地区,与整体经济增长水平保持同步。区域内多元化的经济体发展特征使各国数据中心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差异,以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成熟市场保持稳定增长,而以印度、印度尼

比如虚拟中心的园区,8-10万台的服务器规模的建设中心,拿一块地,这里面有很多租赁条件,比如前面介绍的一条外线是1万个容量,1万容量可能对一个建筑、一个楼,每个楼大概产出2万多台机器,大概一个楼一万平米左右的界面,四个楼基本上就是8-10万台机器的模组。加上连廊、办公,也是类似的思路,让我们数据中心园区的规划、建筑的规划和房间的规划等等,怎么实现不同的颗粒度下面的产品复制和堆叠。刚刚说的把复杂的数据中心拆成很简单的结构模块,每个模块是由两个重要的模块,8-10个变压器,8-10个低压模块,对应3-4个大房间,每个房间15-20个微模块,5-6台模块柴发等,基本上就把数据搭积而成。框架一搭,建设的时候到每个房间、每个模块,根据需要随时扩展建设,随时配置就行。

我们按照模型拆,刚才说的一个数据中心园区有4个楼或者8-10万台机器的规模,基本上按照4个楼建设,每个楼基本上装2万台服务器,比如拆成两千的变压器,一万块就是两个两千或者四个两千五,基本上就是一千六、两千五这样的变压器,把它拆成3-4个房间,每个房间几千台机器。每个变压器或者每个房间下,有十几、二十个的通道或者主机或者微模块,每个微模块大概几百台机器,再往下每个都有几百个机器。把非常复杂的数据中心变成非常简单的脉络和主干。

我们做了很多年数据中心,电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包括产业等,基本上绕不开这几个。比如1万的挂电,不会选择10个一千的变压器,这样数量太多,颗粒度是里面最核心的东西,不会选择太多的变压器和太大的变压器,可能你没有选。基本上都有最佳,比较合适的颗粒度,根据颗粒度梳理,基本上就有模型,拿模型套数据中心,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偏差不会太大。2N的架构,前面的模型有两个外电过来,有两个中央模块,8-10个变压器的低压模块,基本上对应3、4个房间,类似于这样的架构。如果你不愿意去做2N设计,N+1设计也是类似,不管是低压的方式还是别的方式,基本上都是类似这样的模型。这是我们从基础设施层面看。

数据中心再往下,它也有比较合适的颗粒度,里面涉及空调能力或者不管是高压能力还是轴间距,包括承重、电池等,综合了很多东西,基本上也是类似这样往下推导,有类似比较好的模型。这个每家都不一样,我们以腾讯的微模块做参考案例,给大家做介绍。这样的模块,大概10多个柜子,能支撑几百台机器,能够做几个版本、几个模型,快速满足大多数业务的需求。做少量的版本,能够做不同功率的配置。在具体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做相应的配置。加上智能化的管控系统和智能化的运维平台,能够把所有的数据和所有的东西能够拿上来,做相应的分析、相应的控制,这就是刚才说的数学和逻辑或者硬件+软件的思路。

通过复杂的数据中心可以变成很简单的产品,整个行业,这几年也看到了微模块的快速发展,把很复杂的数据中心变成买一台设备一样,即插即用,很好的解决了很多中小用户和大用户的应用需求,这都是很老的数据。过去几年,大家知道微模块还是很契合这些数据的快速发展。如果有需求过来,我直接在里面先部署几个模块来满足部分业务需求,如果有更多的需求,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copy,产品化,不断的建设就好了。像刚刚说的,可能简单装点水果,不用做太复杂的装修、保温、桥架各种各样的东西,就简单的地面就好。所有的部件,不管是空调还是机柜还是电池,通过电梯快速到达现场,快速拼装、组装,快速组建模块。建好之后再简单的测试,它就是标准化的工期,测试标准化,建设也是标准化,快速的建设,快速投产,快速实现上架、实现应用。也可以根据需要,先建一部分,再建一部分。你可以节省投资,也很好的经济性和效率。这是从大园区到服务器的模型架构的梳理。

目前走到微模块的阶段,继续往下走,数据中心比较重的东西还是基础设施风和水电这块,比如说外电、建筑、空调、水暖等,还是很复杂的东西。我们需要继续往前走,把非常重、非常复杂的东西进一步实现标准化、产品化、模块化。我们经历过从微模块到现在,从房间里面的微模块走到基础设施层面这样的方向,比如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刚才说的左上角的IT模块,中间是我们的配电模块。刚才说了,其实变压器和自主配电也是非常标准,颗粒度上来讲就是这样的8-10的变压器,8-10个低压模块。把空调,非常复杂的冷冻水系统尽量产品化,变成空调的HU模块。这中间是我们最小颗粒度单元,比如有空调、IT、配电,从原来的微模块继续走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这块,搭积木这样子。几个微模块快速搭建房间,几个房间可以快速搭建数据中心,基本上类似这样。非常关键的是把原来数据中心从非常创新的东西变成非常并行的东西。原来数据中心从拿地到建楼,建楼之后做基建相应的设计,设计完之后做招标,采购设备,现场施工,调试,从头到尾,基本上3、4年时间。现在新的模式下,让我们的建筑和机电和产品做相应的结合。建楼的时候生产机电,并行开展,楼建好,机电生产好,就可以现场快速拼接,快速实现数据中心的建设。从原来的几年时间缩短到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都是有可能的,这是非常契合海量、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快速建设相应的需求。

逻辑、监控和控制部分,我们有类似前面的思路。从服务器开始讲,讲到机柜、机房和园区,看到一台服务器数据,从轻载到重载波动还是很大的,到2倍以上。靠我们的机柜层面,比如双十一或者抢红包或者大功率计算挖掘,业务功能其实很大。到上面走到通道就少很多,一台服务器可能标2倍,一个机柜到40%、50%,到通道层面就只会标10%-20%,房间级只有10%,数据中心级可能只有百分之几这样子。通过数发现什么问题呢?设计院或者负责运营的同事都担心,安全是第一位的,每个人担心业务飞飙起来会把我们拉垮。整个数据中心都是按照极限分子来考虑设计的,可能从机柜层面的分子和通道层面来考虑,导致我们的投入很高,实际上利用率、负载率很低。这是目前行业普遍的问题。今天很多数据中心的负载率、应用率定位很低,大家缺机柜就大量建设。前期投资很大,产出又比较小。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相应问题。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