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三大运营商和互联网巨头,云上贵州如何拿下苹果iCloud大单?
“贵州做大数据已经到了一个深水区,”景亚萍说,“深水区意味着会遇到了很多需要从顶层上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面临回答‘这些数据怎么用’的问题。融合应用里面将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情况,大家之前都还没有遇到过。数据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爆发式的效果,我们现在也在探索。” 从贵州一省的角度,它已明显感受到,围绕数据安全、数据治理体系的构建所出现的很多新问题,接下来甚至需要国家顶层出面规划、制定国家级的政策路线。这个阶段,贵州的策略是修订自身围绕大数据试验的顶层设计,确保对一切“可控”。 2018年第四季度,云上贵州公司完成架构调整。这家成立刚满4年的企业,目前已先后对外投资建立了21家子公司。这一次母公司完成“集团化”转型的过程中,原先管理政府数据的云上贵州子公司、运营苹果项目的云上艾珀,以及早期与中软、北斗、浪潮等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被划入政府事业、企业事业、IDC(即数据中心)业务和资本运作等4个全新的事业部。 至此,云上贵州的使命已经迭代了三个版本。最初它只专注于运营贵州省的政务数据;后来以全资子公司云上艾珀为主体,又另外承接了苹果iCloud(中国)数据存储服务的营运——用张雷的话来总结——这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如今,云上贵州希望对接更多的技术大公司,以合资子公司的模式,积累自己的大数据底层技术研发能力,以开放更多数据应用。 技术人才的瓶颈,是贵州发展大数据这条路上早已被预见到的挑战。一家最近收到云上贵州邀请合作的技术公司的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杂志,贵州方面对双方成立合资公司是有一个前提的:技术公司一方必须把它的核心技术人才放在这家地处贵州的合资公司。这是一条刚刚被补充完善的条款。 相比之下财务倒不是最需要担心的。“但我可以讲的一句话是,我们(云上艾珀)肯定是盈利的,而且规模还不错。”冯磊说。集团公司之下,云上艾珀的团队规模目前在四五十人左右,云上贵州子公司不到一百人,人力成本上并无压力,它所运营的数据中心很多也是租用运营商的网络服务器,也是一种较轻的模式。当然,对于这家公司而言,盈利本来也不是它的首要任务。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