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从贬值的时间到升值的空间

发布时间:2019-03-04 15:27:27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36氪
导读:近二十年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作为设计类型,“厂房改造”也逐渐更名为“工业遗产再利用”,这是大时代辩证思维的体现。 URBANUS都市实践应该是第一波介入到这个专业领域的设计机构,事务所的第9个项目就是北京“京东方”工厂园区的改造建议。那时还没有出

“贬值的时间,升值的空间”对偶,使一种积极的改造策略,既源于时代的时—空观,又针对时代的使用者。对这种所谓的“时代的时—空观”的最好总结,是哈维提出的“时空压缩”观点:“这个词语标志着那些把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品质革命化了,以至于我们被迫,有时是用相当激进的方式来改变我们将世界呈现给自己的方式的各种过程。我使用‘压缩’这个词语是因为可以提出有力的事例证明:资本主义的历史具有在生活步伐方面加速的特征,而同时又克服了空间上的各种障碍,以至世界有时显得是内在地朝着我们崩溃了。”这个社会现象对人类的当下生活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正如哈维所言:“我们一直在经历一个时空压缩的紧张阶段,它对政治经济实践、力量的平衡以及文化和社会生活已经具有一种使人迷惑的和破坏性的影响。”这种挑战带来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使我们不得不接受易变性、短暂性、可传播性这些概念作为设计的上位条件,不得不对接力到手的坚固遗产进行灵活性的改造。

从贬值的时间到升值的空间

北京第二热力厂改造设计图片来源: URBANUS都市实践

然而我们必须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应对这个时代的现象,因为工业遗产再利用不仅仅是针对着产业的转型,更重要的是要容纳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就是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1957—)提出的“创意阶层”。经济活动的主体还是人,人在选择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当今的年轻一代都会加入创意经济的劳动力大军,传统的产业也会加入创意经济之中。而每一种经济形态,除了有其内在的空间生产模式外,还不可避免地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所以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也会渐渐地从早期版本的低租金模式,转移为高物业成本,而其中的代价是使用者为身份认同所付出的。

佛罗里达《你的城市是谁?》(Who’s Your City? )的副标题就是“创意经济如何决定了你去哪里居住:你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把居住地的选择作为和选择职业、配偶等同重要的人生三大选择之一。从城市推及区域,由车间改造而成的Loft式的办公空间、消费空间、居住空间,既是创意阶层的首选,也是选择了他们的风险投资人的首选。所以,这种选择也已经不是趣味使然,而是社会经济使然。

回到立论的基点,也是我们从事工业遗产改造的起点,就是一方面要找到建筑空间生产背后社会生产的特性,另一方面又要找到这种社会生产所带来的时代文化的特征。这两个前提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设计方法论的支点。

从贬值的时间到升值的空间

天津中北镇美亚厂房改造-巨构台阶与创意市集图片来源: URBANUS都市实践


天津中北镇美亚厂房改造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成功,大运河流经天津西青区的段落成为城市空间开发和整合的重点,也唤醒了运河边上废弃多年的原美亚汽车厂。这个曾经生产过遍布北方城市的“大发”和“夏利”的工厂,如何转型为吸引非首都功能的创意产业,并升级其所在的、已经完成城市化初级阶段的中北镇,是开发商华侨城把已经非常成熟的“LOFT 创意园”的模式移植到这个厂区所面临的课题。

从贬值的时间到升值的空间

天津中北镇美亚厂房改造-“运河”广场鸟瞰图片来源: URBANUS都市实践

我们设计的出发点是用开放性的空间格局,通过园区打通中北镇与运河公园的步行网络,并把创意基因扩散到中北镇,培育区域的城市活力和产业转型。园区在保留工业时代空间布局及原厂房多样化特色的前提下,结合新的功能和运营理念,突出了园区格局的整体感、园区组团的聚落感、园区业态的多元感、园区空间的场所感、园区氛围的艺术感。

作为园区的首开和展示项目,“运河创想中心”让一座搁浅在大运河畔的厂房重新起航。在内部空间上充分利用原初结构,体现工业厂房在当代语境下的再生;在外部空间上则充满保护原建筑群及树木的原真性,而用一条象征运河的百余米长的台阶将之与当下生活连接,打造整个创意园区向运河开放的创意界面。

从贬值的时间到升值的空间

天津中北镇美亚厂房改造 - "运河"广场鸟瞰 白天图片来源: URBANUS都市实践

从贬值的时间到升值的空间

天津中北镇美亚厂房改造 - "运河"广场鸟瞰 夜晚图片来源: URBANUS都市实践


北京第二热力厂改造设计

天宁寺是北京创建年代最早的寺院之一,但长期以来被雪藏在一个不易被城市主干道到达的居住区里。毗邻天宁寺的北京第二热力厂改造,将会是既让一个工业遗产华丽转身,又让沉寂的古塔大放异彩的双赢机会,同时又能激活首都博物馆—永定河引水渠—白云观—二热厂—天宁寺—国家话剧院这一条极具特色的城市步行带,使该项目再一次为当下南城的活力提供热源。改造设计以具有北京空间特色的“城市院”为抓手,形成3 个递进层次的城市空间整合目标,让历史和工业文化遗产介入到当下的日常生活:

1.“城市院”把工业元素和历史元素相结合,打造开放的城市历史博物馆。

2.“城市院”把异质、超尺度的工厂建筑,同质化到南城现有的城市肌理中。

3.“城市院”把原先封闭社区型的天宁寺和二热厂,有序地融入开放的城市步行空间中。

边界:通过将大体量消解为有序的多重体量组合,使边界与周边城市融合。

道路:通过两个轴线的设计形成新的空间叙事。

区域:通过“城市院”使这个片区肌理具有整体感和逻辑感。

节点:通过营造不同季节和时段的城市活动,把节点从空间转化为事件。

地标:通过建立天宁寺塔和烟囱间新的对话关系,既保留了城市记忆,又使两个旧地标获得新的城市意义。

从贬值的时间到升值的空间

北京第二热力厂改造设计图片来源: URBANUS都市实践


张江水泥厂改造地块城市概念设计

地处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原上海浦东水泥厂,三面临水,是城市中难得的有工业遗产的滨水空间。在高强度的开发压力下,改造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厂区的集中绿化和特色厂房,用迷宫式的场景体系来放大原工厂特色,网络化园区建筑关系,加强空间彼此渗透,使工厂华丽转身为一个激发创造力的场所、一个有活力的生活社区和一个拥有价值观的共有空间,以此来吸引成熟企业入驻和吸纳年轻人创业。

边界:北侧沿城市干道,通过暴露和强化有特色的水泥料仓,形成有工业记忆的城市新界面;南侧临河面,通过保留和放大原来一个结构完好的大仓库,打造出滨河绿化带上一个吸引人的活动节点。

路径:用立体连接、立体视角、立体邻里空间形态,形成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序列。

区域:核心区打造一个“后工业村”,将原有工业建筑与新建筑有机融合成一种情境化场所。

节点:在迷宫般的园区空间中,节点的意义在于整合出完整的叙事线索。将运动场景变成吸引人的节点,不仅仅提供了一种空间视觉营造机制,还创造了熟人社区的机制。

地标:虽然这个建筑群中也有高耸的建筑和构筑物,然而真正的地标却是核心区新旧相融的空间体系,它像是一个迷宫,更像一块磁铁,吸引新鲜的业态和年轻人无尽的能量。

从贬值的时间到升值的空间

张江水泥厂改造地块城市概念设计

本文图片由URBANUS都市实践提供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