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把情绪拿掉,2019年的中国长什么样?

发布时间:2019-03-09 01:55:03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钛媒体APP
导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首发于得到 APP的栏目【李翔知识内参】,来源于峰瑞资本微信公号【ID:freesvc】,内容为得到总编辑李翔,在今年2月中旬专访峰瑞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李丰的文字记录。 今天推送的是他们第一次交流探讨的内容。聊天时间是在 2

危机都是在预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但 2019 年年初,中国几乎上上下下都摆出一副架势: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差的打算,做好了准备要去应对可能发生的经济下行。对于个人而言,是捂住口袋减少消费。对于公司,是开始减员增效提升效率。对于政府而言,是不断出台政策和召开会议,同时给政策和信心。

而且,大家对中国经济下一步应该做什么,都形成了共识,包括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包括摆脱过度依赖房地产投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并且做好了过苦日子的准备,「大家矫枉过正地为所有悲观的事情做好了准备」。

按照常理推论,这种情况下,大概率不会发生突然的危机。它感觉更像是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缺什么,需要做什么,树立了一个目标,然后要去抵达这个目标的过程的起点。

中国经济的体量到今天已经非常庞大,即使按照最坏的打算来做预备,也会发现中间会有很多机会。比如,中国 2018 年的 GDP 总量是 90 万亿人民币。即使按照一个非常悲观的增速来计算,2019 年中国经济增速降低到 4 %,也要增加 3.6 万亿。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 GDP,那么这个经济总量可以排进全球前 30,比挪威、以色列的 GDP 总量都要高。这么大的体量,即使是微小的增量,也是惊人的。

再以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来看,中国 2018 年的零售总额超过了 38 万亿,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即使这个数字不增长,也是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

这三个理由都只是基于最保守的情况给出的。既然更糟糕的情况并不会发生,而且从政府到公司再到普通人,都清楚经济应该怎么调整,接下来应该怎么发展。推论就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问题,其实最主要的是预期的问题。是 2018 年下半年的出人意料,让大家矫枉过正,把对经济的预期调整到最差。

那么,问题变成,会有什么积极变化,来改变大家的最差预期吗?

哪3个变量可能改变最差预期?

我们现在来看另一个问题:2019 年会发生什么事情,来改变大家的这种「最差预期」?

李丰的观点是,要看 2019 年的宏观经济,那就要去看,有什么东西能够改变人们对整个经济的预期。在整体经济还算正常运行、增速超过 6 % 的状况下,改变了预期,也就改变了整个经济状况。

首先,他并不认为存在所谓的「资本寒冬」。他的原话是,「确定性的一定不会」。如果资本寒冬是指缺乏足够的货币供给,那么中国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央行在 1 月公布了一个数据,到 18 年年底,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了 8.1 %,广义货币余额超过 182 万亿。

政府已经意识到了 2018 年紧信用和去杠杆对经济发生的反向作用,并且有意识地在进行调整。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适度放松货币政策,鼓励资本进入市场流动。

市场上并不缺钱,只是缺乏对在什么地方能够赚到钱的信心。在过去的中国经济中,房地产扮演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角色;创业也曾经扮演过这个角色。资本会流向能够为资本带来增值,也就是能够赚钱的地方。所以,才会产房地产热和创业热。

哪些领域能够赚钱,产生所谓的「财富效应」,就会成为 2019 年撬动宏观经济局面、改变大家预期的变量。

李丰列举出几个他预计会发生的变量。

首先就是科创板。科创板被李丰认为是最容易成功、也最容易产生财富效应的变化。

科创板是独立于主板之外的一个新的上市板块。它希望吸引的公司,按照公开材料,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技术公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什么李丰认为科创板最容易成功?因为,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上,已经有过一次成功的案例。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除了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 4 万亿救市策略之外,还决定启动创业板。当年的做法是,挑选出一些符合创业板逻辑、并且已经足以到主板上市的优质公司,送到创业板上市。从而保证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优质,吸引资本涌入创业板,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科创板开板,当然也可以仿照先例,选出一些符合科技创业概念的优质公司,到科创板挂牌上市。

李丰算了一笔账:假设选出 20 家公司,每家公司平均市值 150 亿,总市值就是 3000 亿。如果在市场上流通的股权占总股本的 25 %,那么,只需要 750 亿的资本进入这个市场,就可以撑起这个市值。750 亿的资本,并不算多。如果科创板涨了起来,在科创板上市的优质公司,市盈率达到 80 到 90 倍的市盈率,就跟当年的创业板一样,那么它也会带动资本进入相关产业链的公司。最简单的路径比如:那些在主板上市的市盈率十几倍的公司,会想要通过并购相关科技行业的公司,来提高自己的股价。

科创板的示范效应,「会把钱迅速地引向这些方向的产业相关投资上。除了钱会变得再度热情起来,它们还会往某些方向跑,而那些方向又是国家想要的。」无论是先进制造,还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这种财富效应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它会扩散到整个二级市场,扩散到一级市场,然后再涉及到创业者。大家会觉得这个东西好,比游戏还好,你做芯片产业又红又专,然后还能赚好多钱。

只不过,创业的天平会倾向于有产业经验积累的创业者,毕竟,芯片行业、先进制造行业,再火热,也不是随便一个创业者就可以进去做的。

第二个可能改变预期的变量,是政府的降费减税政策。降费减税政策也会产生扩散效应。

如果公司的增值税或营业税降低 2 %,对于公司而言,就是 2 % 的净利润增加。企业盈利增加会带来一连串的结果。首先就是,盈利能力增加,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得到提升,而偿债能力提高,就意味着银行更愿意贷款给你,让你去扩大投资。

其次,如果你是一家上市公司,利润的增长,会反应到你的股价表现上,股价会涨、市值也会增长,你的融资能力会变强。两者的结果,都是让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有更多的钱可以投资于扩大生产。这也会产生扩散效应。

其实,这也是 2018 年美国减税政策之后发生的事情。2017 年 12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号称 30 年来最大规模的税改法案。之后,2018 年美国经济增速超出了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期,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别达到了 4.1 % 和 3.5 %。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