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互联网裁员潮下,500强与国企再受青睐

发布时间:2019-03-11 14:29:56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盒饭财经
导读:(图) 春节回来没多久,余明(化名)就从同事口中得知公司已口头下发“裁员指标”的消息。“指标”在口口相传中,略去了原因、背景和标准等内容,变得十分简单明、易理解了——要求每个部门必须走一个人。 “司龄”不足半年的他,原以为必是这把裁员刀下

2月15日,滴滴宣布裁员15%;几日后,京东在开年大会中宣布在2019年将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紧接着,爱屋及乌、聊天宝(原子弹短信)、熊猫直播相继被曝“凉凉”。据媒体报道,熊猫直播本月申请破产,员工全部赔偿半个月的工资。

2018年年底,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参加36氪WISE大会时,语重心长地提醒从业者不要裸辞、不要浮躁,甚至还举了一个猎头行业中的经典案例——某个在BAT工作很长时间、200万年薪的产品经理,裸辞后六七个月没有找到下家。

没有什么具体的统计数据,但在一件件的新闻事件中,互联网下半场开场的寒意就让人印象深刻。

当这股来自西伯利亚零下50度的寒流,从吹到了余明这样的个体上,媒体和舆论口中的彻骨寒意,究竟是什么意思他才真正知道,“之前没什么感觉,但是你知道么,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真的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才是事故。”

3

别人家的“N+1”

和余明一样,李晓东(化名)也从位于西直门那的世界500强企业跳槽到了海淀清河路边上的某互联网大厂。但与余明不同的是,他的上家并非外资企业,是一家500强榜上的国有企业。

“我是北京人,但我也焦虑啊!”李晓东离职的前后,焦虑这一情绪伴随始终。

2018年,和上家单位类似业务的企业,在调整和规划中,说倒就倒了,而这件事成为他离职的诱因,“如果我们单位没了,我能去哪里?我的竞争力在哪里?离开这里,我能做什么?”

春节后,在上司、同事的挽留和焦虑中,李晓东纠结地离职了。但焦虑,没有因此缓解。没辞职前,他焦虑未来是否会被淘汰,社会的竞争力。辞职后开始焦虑能在靠个人能力和拼劲的互联网大厂中待多久,“原来不管怎么着,除了自己离职,都不会被辞退或裁员,但现在可不是。”

李晓东的焦虑、余明的害怕都不无道理。

2018年年底,据不完全统计,从京东、知乎、锤子、到近期的美团、摩拜等,过去几个月,至少11家大型互联网企业传出裁员消息。时至今日,没有一家公司承认自己“裁员”,但“裁员”动作最后均落地实施。进入12月份,社交网站上“裁员”爆料突起,百度搜索指数冲至半年内最高。

“裁员10%=末尾淘汰,裁员20%=结构优化”也成为互联网裁员潮下被总结出的“互联网裁员PR通告公式”。而这些被末尾淘汰或被结构优化的员工,一般拿不到正规的“N+1”裁员补偿。

2019年2月中旬,滴滴CEO程维宣布公司做好过冬准备,2019年会聚焦当前最重要的出行主业,继续加大安全和合规投入、提升效率,因此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事后,有媒体跟踪了具体的裁员情况,“滴滴已给出裁员的具体赔偿方案:补偿一般为N+1个月,如果本周能确认,再额外给一个月补偿——这一个月补偿是滴滴给被裁员工留出找工作时间。此外本周确认,3月份工资和五险一金滴滴照发。”

而样的补偿方案,超出了大部分员工的预期。滴滴这个裁员裁出了喜气洋洋、春暖花开,员工也被裁出了“幸福感”。

实际上,这一补偿方案基本是法定的裁员补偿办法。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第五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北京青年报在《滴滴裁员多一个月补偿反转苦情戏》一文这样写到:滴滴的此次“人性化裁员”也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一些网友“控诉”部分公司软裁员(即用不同手段逼迫员工自动离职)。也有网友表示:“N+1激动成这样,可见违法裁员之广泛”。

4

500强们的裁员姿势

为什么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不直接提裁员?

内外具体情况、品牌生命周期承受力以及其他相应的考虑应该很多,其中官宣裁员后的法定补偿标准应当是其中一个原因。而这样的裁员成本压力,对互联网企业、国企、500强企业来说,都存在。

《中国经济周刊》 2009年第22期中刊登了一篇名为《在华外企“软裁员”调查》的文章。文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流行无薪假期,微软全球也在“以旧换新”。

但,在员工被裁员后究竟能拿多少补偿金一项的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在N+1的法定补偿基础上,外企往往会提供N+2或N+3的赔偿金来安抚员工。

余明告诉我们,2017年公司把代言人从梁朝伟换成了马思纯,并喊出了一句“去改变,才会变”的口号。之后的改变确实很大,不论是高层人员大调动,还是优质资源的倾斜,“日子不好过了,很多同事也接连离职。甚至有猎头在联系我时直接问:你们施乐怎么了,最近好多人计划离职。另外,据我所知,之前被辞退的员工,都会有不错的补偿。有个干了七八年的老员工被辞退,公司给了一大笔补偿,据说够三四线城市的首付了。”

实际上,GE、福特、大众、Verizon、庞巴迪、通用汽车、拜耳、诺和诺德、东芝等老牌企业大多选择在公布新一轮战略或业务转型信息的基础上,直接通报裁员计划。同时,相应的裁员补偿也大多符合法定裁员补偿标准。

2014年7月17日微软宣布全球裁员计划。被微软收入麾下不久的诺基亚首当其冲。8月1日上午,微软中国的管理人员到诺基亚亦庄园区宣讲裁员方案,宣布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是“N+2”。

新浪科技在一篇文章中描述了当时被裁员者的状况:“人们大为失望。数百名诺基亚员工走出办公楼,在园区内集体抗议。有人打出横幅,指责微软背信弃义,‘暴力裁员’。”

显然,当时被大家指摘的“N+2”已高出法定补偿标准,但也未满足当时被裁者“N+6”的预期。

在余明看来,除了较为规范合法的裁员补偿外,相对新单位,上家的人力资源、CRM、整体的管理制度都很系统和规范,“过去什么事找什么人一目了然,现在有点懵,哪怕去了快半年了,流程还是没摸清。”

余明还向我们分享了一件跳槽期间的小事:“前几天看到某做微信小程序的互联网公司强制‘996’的消息,而我当时差点就去那了。这真是2018年不幸中的万幸!”

5

回流取暖

“对了,说起倒霉,我还是共享汽车途哥的用户,他们的押金还没退我呢。”在半年内经历了房价大跌、共享汽车押金被“扣”、随时可能被裁员等事件后,余明觉得这些事可能不是巧合。

互联网从业者、知乎大V@王子君,在一篇关于讨论互联网2018年裁员潮的帖子中,这样表述: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