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后滴滴时代:先解决合规 再解决盈利 之后还能做什么?

发布时间:2019-03-12 15:34:30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车云
导读:滴滴自创立至今已6年有余,熬过了高额补贴价格战,并购了快的、Uber市场份额,终成为中国出行市场上的胜利者。 然而,2018年,滴滴的“黑暗”时刻来临。 接连两起顺风车司机杀人事件,让滴滴不仅品牌美誉度下降,更是遭遇其史上最严、也是最多部门的约谈,

滴滴自创立至今已6年有余,熬过了高额补贴价格战,并购了快的、Uber市场份额,终成为中国出行市场上的胜利者。

然而,2018年,滴滴的“黑暗”时刻来临。

接连两起顺风车司机杀人事件,让滴滴不仅品牌美誉度下降,更是遭遇其史上最严、也是最多部门的约谈,这也使得滴滴不得不直面并整改自身平台合规化问题。

更重要的是,众多传统车企和跨界企业强势进军网约车市场,抢占出行市场份额,这于滴滴而言,无异于“狼来了”。

在车云看来,2018年可看做是滴滴发展史上的分界点。此前,滴滴在国内出行市场已登顶,其主要战略为“攻”,不断开疆扩土,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

此后,滴滴处境内忧外患,战略转为以“守”为主,收缩自己非主业务,不断提高自身主营业务,即网约车平台的服务能力,以便于坚守住自身在国内出行市场的地位。

事实上,内忧外患之下,滴滴也正在改变,且路径相对清晰。

其一、通过深度绑定车企,提升网约车产品体验。不论是与车和家合作,联手多家车企成立“洪流联盟”,亦或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核心目的皆在打造定制化网约车,让车辆这一底层服务载体升级。

其二、通过技术和布局升级,巩固未来主导地位。这里一方面是底层技术,例如滴滴已经成立的全资自动驾驶子公司沃芽科技,以及与北汽新能源成立京桔新能源合资公司,均是希望在未来车辆前端的技术和后端的服务两部分,增加筹码。

但这条路并不容易。例如在定制化网约车这一核心升级点上,传统汽车巨头无疑不愿意只作为滴滴的代工厂而存在,争夺头部利益的力度,决定了其与滴滴的绑定深度,而各怀心思的双方难免陷入囚徒困境。

此外,滴滴本身在自动化、智能化、电动化等可能主导未来网约车体验的核心技术领域和周边服务领域储备几乎为零,且在2018年巨亏109亿之后很难通过投资在短时间内补缺短板。

对于滴滴来说,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升级战,即使主动权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后滴滴时代:先解决合规 再解决盈利 之后还能做什么?

滴滴创始人&CEO程维

滴滴的“黑暗”时刻

2018年,滴滴不好过。这一年,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事件震惊众人。此后,滴滴的麻烦接连不断。

首先,是合规化问题。

自2012年成立之始,滴滴平台就埋下了隐患。以前,滴滴平台司机大多数为私家车加盟的,而在滴滴高额补贴时期,更是有众多外地人来到一线城市专职做滴滴司机。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滴滴司机驾驶的车就相当于黑车一样,很多保险公司都不参与私家车参与滴滴运营中,如果是出现了事故他们是不会赔偿的。

然而,自2016年开始,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开始出台相关的网约车细则,对网约车车型和司机做了一定的要求,如司机必须是本地人等。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滴滴在此之后仍有众多不合规的司机和车辆。

直到顺风车杀人事件,滴滴遭众多相关部门约谈,要求整改,以及遭到大众抵制,才使其认识到网约车安全的重要性。

此外,由于司机与滴滴平台是合作的关系,也对之后要求司机办理双证(网约车出租驾驶证,网约车运输证)加大了难度。

于司机而言,很多司机都不愿意去办理车证,原因在于,车证里面包含了要让私家车转为营运车量,然而,营运车辆的强制报废规则却是8年60万公里,这个坎可以说很多滴滴司机都无法接受。

此外,要想办理车证,还需要交保险,其费用要比原来的私家车要高出很多,而随着竞争的加大,现在的滴滴司机的收入水平也不算很高,一旦办证,那么成本高了,收入也就自然又下降了。

不过,网约车经营合规化已经成必然趋势,因为相关法规政策已经规定,只有双证齐全的司机才是合法合规的。而对于网约车的监管力度,也将不断加大。

其次,是盈利的问题。

滴滴的成长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烧钱史。

去年,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曾表示:“6年来我们还没有实现盈利”,并表示公司已将抽成的绝大部分返还给了司机和乘客,整体对应的成交金额毛利率只有1.6%。

后滴滴时代:先解决合规 再解决盈利 之后还能做什么?

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

据公开资料显示,6年来,滴滴出行累计亏损额约为390亿元,2018年滴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其中,2018年全年滴滴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共计113亿元。这也是导致滴滴高额亏损的主要原因。

据天眼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滴滴已经完成了20次融资,金额总量超过200亿美元,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融资最大的未上市公司。

烧钱快,亏损多,再加上众多事件的影响,2018年,滴滴整体业务欠佳,这也致使其终于迎来寒冬。

2019年2月份,在滴滴月度全员会上,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并表示将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经历顺风车事件之后,滴滴的品牌知名度在大众心中已经打上阴影。与此同时,车企布局网约车行业的步伐也在加快。

早在2015年,首汽集团旗下首汽约车正式成立,并主打高端市场。同年,吉利集团战略投资的互联网+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曹操专车”也正式上线。

2018年下半年,更是车企扎堆进入网约车市场。如7月份,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汽车公司宣布涉足大共享出行(网约车和分时租赁)业务,合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大众汽车创建了逸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布局网约车。

8月份,长城汽车推出欧拉出行平台,开展长短租、分时租赁及网约车业务。9月份,福特与本土汽车企业众泰成立智能出行公司,提供网约车出行方案。

10月份,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也表示将与吉利汽车成立出行合资企业,提供网约车和共享汽车服务。11月份,上汽集团宣布推出“享道出行”,进军网约车业务;宝马在成都拿到网约车经营许可证,宣布将于12月正式上线网约车业务。12月份,东风汽车获得网约车牌照,宣布将在“东风出行”平台上运营网约车业务。

当前,于滴滴而言,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局势中。因此,对其最重要的,就是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网约车平台上,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众多问题,保住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

滴滴的下一步

车,是一家网约车平台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此前,滴滴通过高额补贴,吸引众多私家车加盟滴滴,但之后,却也成为滴滴的掣肘。

一方面,私家车不规范化,尤其是好坏车掺杂,使得用户乘车体验很差。另一方面,从外部监管政策来说,也已经不允许滴滴在延续此前与私家车结盟的运营模式。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