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耗时 2 年,Android 还是没找到比 iOS 更好用的手势操作

发布时间:2019-05-18 18:19:34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木斯
导读:副标题#e# Google 在上周推送了 Android Q Beta 3 测试版系统更新,在这个版本中,用户可以用上和 iOS 一模一样的手势交互。 如果你用过这两年发布的全面屏 iPhone 手机,应该对这套手势并不陌生。它的主要操作可以归纳为以下 4 点: 底部上滑返回主屏 底部

现在,只要你在设置项中启用新手势,屏幕底部便不会再出现返回键和导航栏,只会剩下一个指示条,所有手势也都改成了和 iOS 系统一样的操作逻辑。

耗时 2 年,Android 还是没找到比 iOS 更好用的手势操作

但具体的页面动效、打开/关闭应用时的缩放效果、回弹感的呈现等,原生 Android 还是会有一些粘滞性,而 iOS 则有自己一套比较成熟的设计规范。

鉴于目前 Android Q 还处于测试状态,后续应该还会进行调校。

不过新的手势也衍生出新的问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手势区域和原有应用操作区域之间的冲突。

耗时 2 年,Android 还是没找到比 iOS 更好用的手势操作

打个比方,如果「侧滑返回」成了 Android 系统的默认手势,就会让一大批采用了侧滑抽屉栏(也被称作「汉堡菜单」)的应用无法呼出菜单,比如说 Gmail、Google Map、哔哩哔哩等,这还是当年 Google 推崇的 Android 应用设计规范之一。

现在我只能直接点按 Pixel 3 左上角区域才能做到,换成是屏幕再大点的 Pixel 3 XL 估计会更吃力。

耗时 2 年,Android 还是没找到比 iOS 更好用的手势操作

▲ 如果你在应用左上角看到三条横线,就可以侧滑呼出一个菜单栏。

而 Google 在 I/O 大会上给出了一个解答。对于使用侧滑抽屉栏的应用,用户在滑动操作时,应用会优先呼出菜单栏,之后二次侧滑才会出现返回操作(Android Q 也支持右侧边缘侧滑返回)。

耗时 2 年,Android 还是没找到比 iOS 更好用的手势操作

新的 API 甚至可以让系统自动「屏蔽」某一区域中对侧滑返回的响应,优先处理应用内的操作。

当然,很多应用为了移植和维护方便,会统一采用底部导航栏的设计(类似微博、微信),也就不存在侧滑返回的冲突问题。

耗时 2 年,Android 还是没找到比 iOS 更好用的手势操作

启用新手势的同时,Android Q 也保留了传统的三大虚拟按键和 Android P 的二键设计,你可以随时在设置项中进行修改。

Android 系统 UI 项目经理 Allen Huang 也表示,未来 Google 会「鼓励」第三方手机厂商使用和原生 Android 一样的手势交互,但并不做硬性规定。

用户每天使用返回操作的频率超过 150 次,我们希望让整个交互变得更易于理解和学习。

Android 换掉虚拟按键,和苹果砍掉实体 Home 键一样,都是一件大事。对于很多已经习惯了虚拟按键操作的用户们而言,他们可能会觉得手势交互十分抽象,不够直观。

但随着智能手机硬件越来越一体化,手势操作可以说是未来交互设计的必然选择。而统一操作逻辑,降低学习成本,这些都是需要 Google 和原生 Android 来定义的事,它牵扯到用户对于肌肉记忆的培养,也关系到第三方应用设计等问题。

耗时 2 年,Android 还是没找到比 iOS 更好用的手势操作

单就「上滑」这一操作来说,如今不管是 iOS 还是 Android,都对应了至少 2 个功能结果,那么必然要对滑动过程中的停顿时间、距离长短以及按压力度做出明显的区分。

这些数值的确立,也决定了用户能否对一套手势交互有着清晰的理解。

在这个领域,中国手机厂商们的跟进速度和适配效率要更为「迅速」,还衍生出好几种玩法。

耗时 2 年,Android 还是没找到比 iOS 更好用的手势操作

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将传统的三大虚拟按键全部改为上滑手势。此时底部区域会划分为左中右三块,分别对应原来三个按键的功能。因为实现成本较低,很多国产厂商都采用了这个设计。

还有一种是混合型,即在保留左右区域上滑返回操作的同时,将中间上滑的操作改为和 iOS 一样的「上滑返回主屏、上滑停顿呼出多任务」的操作逻辑。

而「照搬」iOS 手势操作的也很常见了。比如 MIUI,很早就套用了类似 iOS 的「侧滑返回上一级」操作,这算不算变相降低了 iPhone 换机用户的学习成本?

但由此也能看到,比起对「抄袭」和「借鉴」的口诛笔伐,回归到自己在用的手机上,大部分用户对于简单、易懂的好设计是不会抗拒的。

至于是粗制滥造的生搬硬套,还是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因人而异了。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