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亮了吗?
这套方法论下,从故宫文创到数字革命,再到一系列纪录片和综艺的上线,故宫在公众认知里不再是板着脸的严肃形象,变得开放而轻盈。2014年,故宫展区开放面积由过去的30%扩充到52%,2015年开放到65%,2016年开放到76%,到2019年年初已经超过了80%,并开放了包括慈宁宫在内的明清两代以来所有花园,甚至在端门建立了一座数字馆。“我们已经将很多‘观众止步’的牌子移走了。”单霁翔总结。 一直以来,故宫博物院都希望能把更多的文物展示出来。单霁翔说,故宫是一个展品千万级的博物馆,接下来希望成为亿万级的,成为10亿万级的,想达成这个目的,就要靠互联网技术,靠数字技术。 与其说靠的是数字技术,不如说更得益于互联网思维,这个古老庞大的文化载体,正对当代年轻人的需求进行花式投喂,包括一系列以故宫为主角的纪录片和综艺。 2017年12月,北宋画家王希孟绘制的《千里江山图》,亮相在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期。故宫博物馆在临近600周年的时间节点,联合其他8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在荧幕上举办了一次特展,9家顶级博物馆首次同时踏入大众文化T台,走进公众视野。 早于这档节目,2016年年初,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在豆瓣得分9.4,超过《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国》。一些默默无闻、年复一年修文物的工作人员,迅速成为年轻群体心中的男神,70%的点赞来自18岁到22岁的年轻人。 《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申请入职故宫博物院的年轻人超过了4万人。谈到故宫招人标准,单霁翔称“重点大学硕士以上学历才能报名,一万多人只招二十几个”,要求十分严格。“很多是奔着故宫要来修文物的”,单霁翔说。 层层套路之下,老故宫焕发新春。2002年,故宫观众第一次突破700万人次,当时全世界观众最多的博物馆是卢浮宫;这个数字到2012年翻了一番,达到1534万,故宫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每年接待上千万观众的博物馆;2018年,尽管每天严格限流8万人,故宫仍自我刷新了纪录,迎来逾1700万名参观者,是卢浮宫的两倍,晋身“全球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03 一年挣15亿 先赏雪,后看灯,一周时间里,谢良兵连着去了两次故宫,这个已在北京生活20年的人,至此将去故宫的次数刷新到3。赏雪那天,这个多年以来对故宫并无太大兴趣的中年人,破天荒地在宫里的文创店买了些小玩意儿:四阿哥和格格造型的娃娃与书签。 在过去的2018年里,故宫文创已经是商界经典案例。亚布力论坛上,单霁翔提到,国家文物局长让他不要说故宫文创的收入,以免给其他博物馆太大压力,“我只能说,2017年故宫文创的营业额达到了15亿”。据中国证券报统计,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1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营收水平。 故宫的文化产品创新可以说是一场自我造血运动,它的背景是:每年8亿元门票收入直接进入国库,作为差额拔款单位,国家每年提供54%的经费,其余46%要由故宫自己来挣。 2018年12月,故宫不同文创团队推出的彩妆产品一度引发抢购潮,单霁翔对此评价“故宫口红唯一的缺点是买不到,虽然已经加急生产了90万件,但依然供不应求。” 至于故宫面膜为什么销量不理想,单霁翔这样分析用户心理:“大庭广众之下拿出故宫口红来抹,这足以彰显身份,面膜是在家里贴的,通常情况下不会在公开场合使用”。 文创产品怎么做?单霁翔认为,关键在于创意,原则是“人们生活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具体执行中,则要将文化资源和生活对接,而不能单纯地做文物复制品。在这方面,故宫博物院也吸取了台北故宫的经验。2013年,台北故宫推出“朕知道了”纸胶带,风靡海峡两岸,原价42元一盒的纸胶带被炒到了98元,上市8个月即卖出了2660万元新台币,并一度断货。 这让单霁翔看到了文创产品巨大的市场潜力,认为北京故宫也需要学会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传播。2013年8月,北京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随即推出了“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产品,走上了卖萌路线。 微信公众号“故宫淘宝”如实记录故宫人设的改变:2014年开始,这个公众号一改正襟危坐的姿态,开始卖萌。这年8月,一组题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行乐图》在网络上获得80万人次转发。随后公众号基本都是这种画风:《cosplay界一朵奇葩:雍正》,《四爷的女神们》,《从前有个皇帝他不好好读书》,《朕有一组壁纸要传授给你》,正史里严苛的皇帝突然变得呆萌起来。 随后,《胤禛美人图》(《雍正十二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等App上线、《每日故宫》手机应用上线、《皇帝的一天》电子游戏上线,对年轻人兴趣点隔三差五进行起精准投喂。这还不算完,在故宫文创产品中,一生东征西讨的乾隆帝突然推出了委屈三连表情包,忧郁的李清照也稀里糊涂摆起了剪刀手。 经过几年努力,靠着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明年就600岁的故宫重走青春,完全颠覆了大众过去的认知,从禁城走上街头,像留长辫的古板老人突然唱起了嘻唰唰。 回顾这套大变身,不难发现,即使对象是古建筑群,转型方法却是毫无二致的互联网时代手法:执行严格的用户思维,提升体验,维持高流量,然后推出产品,用年轻一代热衷的营销手段为产品加持,形成一个高粘度粉丝群,最终,使它成功出圈,从小众群体的喜好,变成集体抢票的热潮。 “皇帝和后宫是死的,但文化是活的,古老的文化越现代,就活得越长。”媒体人骆轶航对此总结。 但是,就像书店不会因为文创区和咖啡生意被喧宾夺主,故宫本质仍是国字一号的博物院,肩负的仍是文化教育等重任。在文创的热闹背后,修缮宫殿、修复文物、数字化展品的一系列博物馆主业从未停止。作为故宫掌门人,单霁翔十分清楚,想要长久地吸引目光,还需要靠展品自身来表达。 2018年4月27日,单霁翔在GMIC北京2018大会做压轴演讲,宣布历时3年零4个月,全世界最强大的数字博物馆诞生在故宫,这位故宫发言人当场立下flag:将尽己所能,让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活在当下,把一个完整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600年。 (注:文中徐佳为化名) 往期回顾 ▼ THE END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素材源自视觉中国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milk-519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