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在台湾读新闻传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发布时间:2019-02-27 16:23:30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新闻实验室
导读:我先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就读于国内一所工科大学,现在是新闻传播硕士一年级,有比较多的媒体实习经历,但没有全职的媒体工作经验,在台湾读书是大三时作为交换生的身份去的,为期一学期,从2017年2月初到2017年6月末。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台湾

老实说,在看到同学这张完整的课表时,我生出一种羞愧之情,如果这是一流新传专业的评价体系,那么我绝对是不合格的学生。通过课表,不难看出世新培养“国际化、高水平、全方位”记者的野心与实力,令我惊讶的是特稿与深度报道也作为必修课纳入了培养计划,还有两岸新闻报道、英语新闻报道这种“补短板”的课程。

接下来看看我当时所在的义守大学。

传播与设计学院下属四系:大众传播系、创意商品设计学系、电影与电视学系、数位多媒体设计学系,还有单独列出来的传播产制英语学士学位学程。

我找到了大众传播系的课程架构表:

在台湾读新闻传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台湾读新闻传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台湾读新闻传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台湾读新闻传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紧接着,我们来看培养计划表。

在台湾读新闻传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台湾读新闻传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不难看出,课程还是排的满满当当,在大一大二几乎不会给你喘息的机会,和世新一样,义守讲究人才培养的综合发展,开设了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课程。

前面说道,台湾的新传教育普遍存在轻理论、重实践的问题。我留台一学期中,所学的课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常正式的课程,老师讲课,学生做笔记,最终考试,录入成绩;另一种,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的形式,由老师带着学生实践。通常,一个班按适当的人数分组,最终通过实践结果的作品进行打分,实践的过程贯穿整个学期。

在台湾读新闻传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的结课单

我总共有三门需要进行实践,分别是特写与深度报道、影视戏剧理论(这门课当时没选上,就蹭了一学期的课)、传播理论与量化研究,深度报道的任课老师是台湾本地媒体——中天电视台的老记者,影视戏剧的任课老师是当年与王蕙玲一起提名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卧虎藏龙》)的蔡国荣先生。

特写与深度报道的前三节,老师大概讲了一下报道的题材、体裁、理念和采访的技巧规范等等,之后将整个班分为多个小组,布置选题任务,我记得当时老师交代的作业有两个:一篇由每组组员合写的深度报道和一条视频短新闻。

在动手做之前,我们需要向老师报选题,我相信在媒体实习过的同学对这个流程应该都不会陌生,记者发现选题——先判断能不能操作,如果可以,下一步就给编辑报选题,编辑通过选题,记者再撰写提纲,联系采访对象,采访,写稿,发回编辑审阅,发稿。

这样一来,整个班级类似一个记者大群,而老师的角色类似于编辑部领导,管控自己手下的记者。

深度报道的作业,我选择对“陆配”(大陆配偶,即与台湾人缔结婚姻关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做一系列的专访,而视频短新闻是对作家白先勇先生的个人专访,这一门课最终取得了很高的成绩。在这里多说一句,大陆学生普遍比本地学生勤奋好学,只要按时上课,认真完成作业,拿高分会很容易。

影视戏剧理论课很有意思,蔡先生本是编剧出身,在上课的时候还会时不时跟学生八卦艺术圈、电影圈的事情,聊聊跟李安一起拍电影的陈年往事。他讲课时不用书本、不用黑板,通常用多媒体电子设备放映一段影片,然后就叽叽呱呱开讲。

我印象很深的是两次放映,一次是《沙家浜》,他分析了样板戏的艺术价值,还有一次是《苹果的滋味》,分析了台湾新浪潮电影的历史,他会用一些话去启发学生,例如“如果你要拍一个人在喝水,而你仅仅是在表现他喝水的这个动作的话,那么你就什么都没拍到”,这节课的实践形式为学生分为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一部微电影。

传播理论与量化研究这门课也是分小组进行,老师先在机房教会了我们系统使用SPPS软件,接着小组要开始确定一个量化研究的论文选题,自己设计问卷调查,自己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录入进SPPS,最终小组成员合写一篇高质量的定量分析的论文。

关于招生政策和学费等一系列问题,在官方公开渠道皆可以查询到,故在此不表。但台湾院校和大陆院校有一点很不同,陆生在入读台湾的学校之后仍有机会转校。

转校考是台湾很特别的制度设计,可以让学生重新选择学校,转校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想转入的学校名额有空缺(录取数不足、新生未入读自动放弃学籍、在籍学生退学),方可转入;二、向台湾教育部提出陆生招生转校计划。在这期间需与母校、对方学校、教育部门三方保持畅通的对接。

转校的申请手续很像我们申请去欧洲、美国留学的流程,需要成绩单、自我陈述,以及一切能够证明你自己能力的文件。我认识一位男生在大二时通过转校政策,从自己不太心仪的母校转入新闻传播学非常强势的世新大学就读影视专业。

写到现在,是时候说一下这段学习经历给我带来的改变了。当我真正发现台湾对我的影响有多深刻的时候,无论是从时间上来说,还是从距离上来说,我已经远离台湾很久了。

这段生活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保持独立”的决绝,不同的是,在决绝中又带着一种柔软。之后,当我在跟观点与自己很不同的人的相处过程中,我更愿意去剖析“他(她)为什么会这样想?他(她)出于什么立场?他(她)这样做背后有哪些原因?”,而不是继续沉浸在自以为是里不自知,总觉得别人都错了,想要改造别人,那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另外——想到就要去做。在台期间,我完成了一系列我之前无法想象的报道,包括采访我很喜欢的作家,在接连被拒绝多次之后也并未放弃争取专访的机会,把一个个念头落实为真实的新闻作品。

以上我总结了在台学习的经验与收获,我从交换生的经历中收获很多,但我并不推荐大家来台湾攻读新闻传播学的学位。如果你志愿做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这里泛指中国大陆内部任何一家非市场化媒体的采编人员,那么我比较倾向建议你不要来台就读新闻传播专业。一是意识形态问题,相比于台湾,我更倾向于推荐大家去香港读新传的学位。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