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千禧年互联网泡沫亲历者:那是人生最戏剧化时刻

发布时间:2019-03-10 11:02:28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财经杂志
导读:《财经》记者 刘泓君/文 发自旧金山 宋玮/编辑 互联网泡沫时代的硅谷,风暴中心的每个人都在经历最五味杂陈的心理战——这里混杂着急剧膨胀的财富,遍地黄金的机会,人性的贪婪,和荒诞的股票市场 “放眼望去,会场里的每个人都身价上百万、上千万,跟2000

《财经》记者 刘泓君/文 发自旧金山 宋玮/编辑

互联网泡沫时代的硅谷,风暴中心的每个人都在经历最五味杂陈的心理战——这里混杂着急剧膨胀的财富,遍地黄金的机会,人性的贪婪,和荒诞的股票市场

千禧年互联网泡沫亲历者:那是人生最戏剧化时刻

“放眼望去,会场里的每个人都身价上百万、上千万,跟2000年的时候一摸一样。那些大公司的程序员,手里都拿着价值500万美元的期权;刚毕业的学生,随便注册一个。com后缀的网站,身价立马上千万美元。”杰西(化名)这样感叹到。他把这批人称作“Paper Millionaire”,中文是“纸上的百万无翁”。随着互联网泡沫破裂,这些人也都一无所有。

这是他在硅谷最南端的圣荷西会议中心参加的一场区块链会议。比起白天人贴人的盛况,这里到晚上依然热闹不减,晚宴上,世界各地的区块链创业者汇聚于此,还有刚刚拖着行李箱下飞机的创业者,来这里只希望找投资人说五分钟的话。觥筹交错间,有投资落地,有合作达成。每个人都想在这个黄金时代抓住机会,在区块链火热的时期,大部分人都有“错失恐惧症”。

看着眼前活跃的年轻人,杰西已经不年轻了。1996年从伯克利毕业,之后经历了硅谷互联网从萌芽、高涨到破灭的全过程。07年转战华尔街之后,又碰巧遇上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两次都身处旋涡中心,他知道区块链也是这样一个巨大的泡沫,但他还是没忍住来看看。不同的是,他对繁荣与破灭的轮回有着肌肉记忆。

《财经》采访了多位亲历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人。时隔20年,每个亲历者都认为2000-2001年是人生最戏剧化的时期:从一夜暴富回到原点,从手拿四五份Offer到担心失业,也有人从破产边缘到惊险上市。这批人算是这场泡沫中的幸存者,但却同样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心理战。

要理解经济周期如何起作用,最好的方法是亲身经历。若不能亲身经历,不妨回头看看20年前硅谷这场泡沫:资本市场的贪婪与恐惧,急剧膨胀的财富化为泡影后的人性,互联网格局的形成与巨变,都浓缩到一个相当短的时间。泡沫破了,真实的世界才出现了。

升温·股市疯了

魏松祥(Steve Wei)从小家里穷,迫于挣钱与找兼职的压力,1989年进入清华的电机系之后开始自学编程。学会编程之后,通过兼职收入,魏松祥很快从班级里最穷的人变成最富有的人。1995年,他接受WebEx创始人朱敏的邀请加入公司,他成为WebEx第一个技术。他在1998年成功拿到美国的H1签证,带着团队里的十几个人来硅谷继续做研发。

“我过来以后,见到美国的朋友就懵了。”魏松祥指的是股票。即使在1997年,中国炒股的人依然是少数,美国的股市正在一个疯狂时期。他把从中国带来的一小部分钱,在E-Trade上开了一个账号。

“当时中国叫打新股,美国也是,股票一上纳斯达克,至少翻3倍,几十倍都有。比如给你2000美元给你100股,一上市就直接涨到了1万美元。”

“98年放了一些钱进去,当时任何人都是股神,任何人都能挣到钱。只要公司一上市,股票就翻倍式的涨。”这让他类比起了如今的区块链:“当年也是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网站。”

让股市暴涨的种子是在1995年8月9日埋下的。成立不到16个月的网景浏览器在美国上市,定价14美元,开盘后一路飙升至71美元,两个小时内,500万股被抢购一空,收盘价58.25美元。那一年,24岁的网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一夜之间成为硅谷与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自网景上市以来,世界就不再相同。”《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道。当时微软是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网景被比作“互联网领域的微软”,安德森本人被人称为“下一个比尔·盖茨”。无论是财富创造还是媒体关注度,网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华尔街日报》在评论中写道:“美国通用动力公司花了43年才使市值达到27亿美元,而网景只花了1分钟。”

从1998年到2000年,纳斯达克从1000点快速涨到了5000点。在股市最疯狂的时候,杰西的同事每天早上起床听股市播报的广播,听完之后就来办公室给大家分享信息。搬家之后,办公室里的“小喇叭”新家没有广播信号,就每天骑车去以前住所附近听广播,继续分享。那一年,一名杂志记者每周研究10支股票。这本杂志每周一上市的时候就被一抢而空,然后是他推荐的各种股票涨停。

“我夫人给我开了7个股票账户,我到处炫耀说今年的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00%,结果我朋友说他一周的收益率就达到了100%。”杰西告诉《财经》。

对工程师来说,90年代末的硅谷是大施拳脚的地方。杰西也是中国首批来硅谷的技术淘金者。1998年,从清华到伯克利大学,再到硅谷创业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在一个人人创业的时代,杰西放弃技术路线,在硅谷创建了自己的咨询公司。

那时,他去两家创业公司谈合作。与硅谷老土的风格不同,当他进入到那些漂亮的写字楼,装修现代的办公室,他开始羡慕在这里上班的程序员们。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员工的精神面貌,每个人话语、仪态上的自信,他恍惚间感受,人生怎么这么不公平。“重要的是,这些人还都是百万富翁。”

他告诉《财经》:“当时如果你不在高科技行业,没有这家那家公司的股票期权,只是一家公司的小员工,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与环境的对比,会影响人的判断。”大多数人,会在股市上把这种“不公平”找回来。

身边人突然暴涨的财富是身在这场泡沫中的人最直观的感受。那时候硅谷华人的圈子不大,当时的中国人还笑话老美,股市那么好赚钱,他们怎么不动。后来杰西反思,是因为很多美国人经历过真正的经济周期,之前的肌肉记忆让他们更克制。

“网景效应”掀起了硅谷的互联网热潮。1999年这一年,在美国上市的457家公司中,有308家来自科技行业。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科技公司占了6个。巴菲特成为华尔街的靶子中心——价值投资理念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投资“赢者通吃”的成长型公司。

看着纳斯达克的曲线80多度上去的时候,杰西有些心慌,他出来了。在前前后后的几次访问中,杰西真正提早出来不仅仅是判断力。当时他的咨询公司每个月有着稳定的现金流,每个月的正现金流让他在面对身边朋友、工程师价值翻番时,他在经济方面也没有差太远。这种现金流入的业务,稳住了他的心态。但绝大部分人,没能忍住。一时间,人人都是股神。

狂热·怀抱梦想的年轻人

1999年从南加州大学信息科学研究院毕业的时,邱谆在人生的黄金时代,赶上了互联网高速发展好时代。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