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千禧年互联网泡沫亲历者:那是人生最戏剧化时刻

发布时间:2019-03-10 11:02:28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财经杂志
导读:《财经》记者 刘泓君/文 发自旧金山 宋玮/编辑 互联网泡沫时代的硅谷,风暴中心的每个人都在经历最五味杂陈的心理战——这里混杂着急剧膨胀的财富,遍地黄金的机会,人性的贪婪,和荒诞的股票市场 “放眼望去,会场里的每个人都身价上百万、上千万,跟2000

十年磨一剑来形容邱谆一点也不过分。他加入了当时硅谷风头正劲的公司——思科,那时思科是全世界最大的IP技术提供商,还去了思科当时最核心的IP协议组,准备开始大干一场。他就是杰西口中那些拿着大公司期权的工程师,不炒股,技术范儿。

他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到苹果电脑的人,从小学开始就迷恋上编程,一路参加计算机竞赛包揽各种奖项。在邱谆那个时代,喜欢编程并不是一个主流的想法。1997年从北大计算机系毕业时,计算机还是一个冷门的专业,毕业后也不外乎两种出路——留校任教或者出国深造。90年代末,来美国的门槛很高。那时,签证难拿,工作机会也少。

去北大之后,他目标明确执行迅速——大一过六级,大二过GRE,之后在图书馆的公共电脑上,用还没有图形化的基于DOS的网络浏览器寻找读研的留学资料。不出意外,他顺利拿到了美国7所顶尖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最终选择了南加州大学(USC)的信息科学研究院(ISI)。美国科学家Jon Postel是互联网的发明者之一,也是TCP/IP协议发明的奠基者,邱谆所在的ISI学院正是这位互联网的奠基人在南加州大学工作的地方,也成为TCP/IP的诞生地。

刚毕业的学生最容易接受新思想,比起巴菲特式的克制,他思维转换迅速。他毕业之后接受的观点是这样的:互联网这种新生事物打破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因为传统资本主义的周期是产能过剩造成的,而互联网是有了需要再去做,没有实体行业产能过剩的说法,因此互联网没有经济周期。

当互联网出现时,华尔街也正在不断改变对它的态度,最重要的一点是——该如何给互联网公司估值。网景浏览器改变了华尔街对互联网的看法。此前,实体经济是赚取价差,微软、IBM也依靠卖软件产生收入。但网景浏览器第一次免费给用户使用,后来发明了向企业收费的商业模式,这种创新的方式打破了华尔街的定价模型。

正当华尔街困惑该使用何种新模型时,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提出了“烧钱换增长”的概念。邱谆很自然的接受了这种说法,创业一定要先挣钱的想法被打破了,转而把评价公司的指标换成了“UV、PV、GMV和DAU”这类增长指标。那时,他一度思考,是否需要一套全新的经济理论去解释互联网这种新生事物。

后来,这种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企业的成长。“要么做大要么滚蛋”,这种硅谷的投资方式,也成为海归投资人评价互联网公司的重要指标。那的确是互联网抢用户的黄金时间段——1995年,全球互联网网民不到4000人;到2000年,网民数量达到3.61亿。

这种思潮下,很多人是WebVan与Pets.com的忠实簇拥者,这是当年的明星公司。前者是一家食物配送公司,在1999年宣布投入10亿美元,预备在两年后扩张到26个城市。后者是一家宠物电商,这家公司把广告打到了美国广告史最贵的“超级碗”上,还买了它的黄金时间段,无论是感恩节大游行中的热气球,还是宠物玩偶的群众群访,pet.com营销玩的溜,很快在美国家喻户晓。

疯狂的城市扩张,汹涌的广告营销,融资就是胜利,增长就是一切。这种氛围下,花钱都不是问题。那时,硅谷多的时候每天有15个技术公司的聚会,每次聚会的食物与酒水支出可达3-5万美元。那些社交活跃分子,经常处在赶场的状态中。只要会写Java或者C++,可以随随便便过来5-6份Offer。

在互联网的繁荣时期,风险投资行业也屡屡创下辉煌。德丰杰(DFJ)风险投资基金蒂姆·德雷珀(Tim Draper)告诉《财经》:“1998年开始,我们的投资收益率好的有些不同寻常。”

比起现在的低门槛创业,当时互联网创业门槛比现在要高的多。那时候,建立网站离不开硅谷的四大巨头——Sun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EMC的存储,以及思科的网络基础设施。

当时魏松祥所在的WebEx刚创建,一口气就买了五六个几万美金一台的集装箱,并投入大量的钱做数据库。“没有这些东西,你的网站搭起来只能几百人访问,当你的网站要几十万人访问,就有很大的技术门槛,至少需要投入100万美元。” 

当风险投资的钱进入创业公司,创业公司又把这些融资买了这四家的服务,相当于市场的大部分钱涌入了当时建立网站离不开的四大巨头。以思科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市值很快从1000亿美元迅速涨到5400亿美元,在2000年3月,思科垄断了多协议路由器市场;微软则陷入垄断的官司中,思科一度成为全球互联网市值最高的公司。

此时,身在思科的邱谆手里的期权一年就翻了近5倍。尽管刚毕业没多久的他还没考虑买房,身边的同事们纷纷买起了高尔夫球杆。

在硅谷最繁荣的时间,串联起两旁科技公司的101公路经常大堵车。出门吃饭排一两个小时的队,午饭时间找不到停车位,过来出差定不到旅馆。如今,不管是101高速上的车流,还是吃饭等位的速度,跟2000年泡沫的鼎盛时期很像。

邱谆所在的组可谓是互联网创业时代的黄埔军校。不断有好的工作机会找来,刚刚毕业的学生工资很快可以涨30%、50%,外加即将上市或者已经上市公司大量的股票期权,人心浮动,跳槽频繁。

创业者醉心于融资与扩张,工程师们醉心于股票与期权,互联网巨头们也开始了垄断与创新的世纪之战。1999年,当年互联网的开山鼻祖网景浏览器,结束了自己的绝对领先地位上市之后,被美国在线以42亿美元收购。

当年,网景的势头让比尔·盖茨很快坐不住了,1995年,微软就开发了自己的IE浏览器和操作系统。尽管第一版IE浏览器建立在部分网景的代码上,表现上也乏善可陈,但在微软不停更新IE浏览器的版本,加上“捆绑销售”战略,网景股价不停下跌,最终连安德森本人都在抛售自己公司的股票。网景的绝对市场优势结束了。

1997年,安德森起诉微软垄断市场,向美国司法部提出控告,称微软利用操作系统捆绑销售浏览器软件,打击竞争对手,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原则。这起轰动一时的官司却意外帮助了很多如今的巨头。

此前,美国已有过根据《反垄断法》拆分AT&T和埃里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先例。当时的微软操作系统如日中天,为了避免100%垄断市场独孤求败的尴尬局面,微软花了1.5亿美元出手为竞争对手输血打气,拯救了当时半死不活的苹果麦金塔操作系统,奄奄一息的苹果得以续命。

承载了微软全部火力的网景,也为雅虎、谷歌、美国在线争取了更多生存空间,网景是巨头垄断下的第一滴血。沉浸在一夜暴富梦想中的人们还没有醒来,伴随着收购,网景的时代结束了,但网景留下的官司还悬而未决,互联网行业也随着网景落幕即将迎来调整。

2001年的春天,尽管纳斯达克股价已经开始跳水,狂热中的人们还没有醒过来。邱谆跳槽了,去了一家创业公司,有了更高的工资,更多的股票,更大的空间。

破裂·从身价百万到一无所有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