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千禧年互联网泡沫亲历者:那是人生最戏剧化时刻

发布时间:2019-03-10 11:02:28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财经杂志
导读:《财经》记者 刘泓君/文 发自旧金山 宋玮/编辑 互联网泡沫时代的硅谷,风暴中心的每个人都在经历最五味杂陈的心理战——这里混杂着急剧膨胀的财富,遍地黄金的机会,人性的贪婪,和荒诞的股票市场 “放眼望去,会场里的每个人都身价上百万、上千万,跟2000

“当比尔·克林顿把司法部带到微软时,网络泡沫破灭就被煽动了,它让科技市场感到寒意。”当问及互联网泡沫为什么破灭时,DFJ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蒂姆·德雷珀(Tim Draper)这样告诉《财经》。他指的是安德森起诉微软反垄断以后,美国司法部对微软发起调查。

2000年3月10日,科技股价走上顶峰,也是当年纳斯达克的历史最高峰。一家投资机构在美国《巴伦周刊》中发表了一篇《Burning Up》的文章,调研了207家互联网公司,预估51家网络公司现金流面临枯竭,以当时的烧钱速度计算,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撑不过12个月,亚马逊也不例外。也是在3月中旬,关于微软垄断案的判决即将出结果,市场上开始传播各种流言蜚语。人们对于微软能赢得官司的信心越来越弱。股市开始滑落。

4月,联邦法官托马斯·杰克逊的判决终于下来了,他称微软公司的确存在垄断行为。这份判决很快终止了市场的狂热情绪。当时,微软长期是科技股市值的第一名,直到判决前后被思科超过。股市考验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在监管面前,科技巨头可能面临的分拆与陨落的消息迅速引来市场恐慌,科技股在达到历史高峰后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持续下跌。

美联储从1999年到2000年加息到之前的6倍,微软垄断案在上诉、驳回判决、解雇法官杰克逊的反复中重现生机,纳斯达克却在坏消息接踵而至中大跌,偶尔也会随着一些好消息的到来小幅回升。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说,在股市更大程度的崩溃前抓紧上市,是挽救现金流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时,亚马逊股价从100美元跌到9美元,甚至有分析师预言它会倒闭。 “2000年底,网站型的全部市值都跌光了,亚马逊、雅虎也跌完了。”魏松祥告诉《财经》。他赔光了之前98年炒股赚的所有钱,他意识到投机性越强,回报越高,但老股民会清仓,他们这些没有经验的人,危机来的时候就成了被宰割的对象。

魏松祥钱赔光的时候,他就想自己怎么那么傻。当时,公司也处在一个很不好的时间点。由于公司是卖服务而不是软件,客户按月支付,每个月就付几千美元。从1999年开始,硅谷的公司都在疯狂的扩张中,魏松祥的公司收入低迷,不到一百人的团队已经有十几个人跳槽去了其他公司。

周期不好的时候,公司也融不到风险投资的钱。不上市,现金流就断了。2000年,WebEX有了些收入勉强上市了。即使这样,当时华尔街的分析师根据公司的现金流预测,这家公司很快会倒闭。

WebEx是与互联网周期相反,却频频死里逃生的公司。魏松祥感叹,如果拖到2001年股市继续下滑,很可能就上不了市了。渐渐地,他发现转机出现了:美国人在情绪最坏的时刻,公司业务上去了,因为熊市出差的人更少,使用电话会议的人就更多。

他回头看当年跳槽的人,这些人股票没了,需要重新面临找工作的问题。当同事们纷纷跳槽的时候,魏松祥也曾经羡慕过。但他当时认为,很多人去的公司都不靠谱,程序员界有一条鄙视链:写C++看不起写网页的人,因为写网页太简单了。那时候他认为“用网页做出来一个产品有什么含金量”“电商有什么含金量”。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也不全对。

911事件发生之后,股市再度暴跌,恐怖袭击带来的人们对出差的恐惧,他的客户又一次激增。在互联网公司频繁破产的时代,他们是幸运的那一群。有了客户就有了收入,就能活下来;而那些还没有找到商业模式的公司情况不妙。2000年底,首先是互联网公司跌没了;在2001年之后,连思科、英特尔这类的老牌IT公司股价也蒸发了80%以上。

在公司上市前,他炒股赔光了之前赚的钱。在2001年,他卖掉了公司股票,在很多人抱着还能涨回去的幻想中,他做了一笔空单。幸运的是,自己炒股赔的钱在这笔做空中又赚回来了。

很多当时赫赫有名的公司,则没有那么幸运。2000年11月,Pets.com倒闭,这是第一家关门的互联网上市公司,这也是邱谆对互联网泡沫破灭的第一印象。到2001年中,纳斯达克很快跌到不到2000点。此时,名声大噪的WebVan也因为资金烧完倒闭了。

这两家代表性的明星公司死亡,直接原因都是现金流断裂。Pets.com花了大额价格营销,但能隔着几个时区购买狗罐头、猫砂的人依然是少数,那时的物流也远不如今天发达,还不如走路去身边的超市。WebVan就更荒诞了——试想卡车司机在拥挤的旧金山城堵了几个小时,然后花费高昂的停车费,最后只给用户送了几瓶苏打水。为了吸引用户,他们当年还提出了“免费配送”。直到今天,亚马逊也不敢在美国推出“免费配送”。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华尔街激进派的观点,巴菲特因为当年不投资互联网公司,至今依然扣着不看好科技股的帽子。当年一些巴菲特的簇拥者,从1999年开始做空,那时,做了20多年二级市场投资的保罗·麦恩泰(Paul McEntire)就是一个。

他代表着老派投资者的观点:他从一开始就不看好互联网,Pets.com和WebVan都是很傻的想法,互联网泡沫则是一帮23、24岁的小孩,对公司管理一无所知,却把公司送上了纳斯达克;那些风险投资者们也“只能挣一小会儿的钱”。

当时,他在做自己的对冲基金。麦恩泰的朋友在1999年的巅峰时期,曾经一度账面浮盈4000万美元,他问朋友需不需做个对冲,代价是如果市场上涨会少赚一些钱,朋友拒绝了。像麦恩泰这样做空的专业投资人不在少数,华尔街的空头们早已在暗中行动。

邱谆跳槽的时候,纳斯达克已经过了巅峰时期。他并未意识到,之后到来的是一场长达数年的冬天。2001年,他新加入的创业公司也是做核心交换机的,他在这家公司一呆就是8年,成长为最核心的高管。直到这家公司在2008年被收购,加上两年锁定期,就这样,他度过了毕业之后的第一个十年。

曾经人人都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人又回到原点。

很多在泡沫巅峰期跳槽的人,因为被期权协议锁定,通常要晚一年才能解锁。如果一个工程师恰巧在2000年跳槽,根据期权协议,即使纸面财富达到200万美元,也是满一年以后解锁才能卖。不到一年的时间,互联网公司的股票跌去了90%,甚至99%以上。曾经的希望,都变成了一堆废纸。

更惨的是炒股没有及时收手的人。按照美国的报税制度,资本所得税通常在次年的春天申报。很多人1999年在股市赚钱之后,等到2000年报税时,当时赚的所有收入全部赔进去了,分文没有赚取,却不得不支付上百万的税单。最后,很多人一无所获,不是输给了崩盘的股市,而是欠下了美国国税局的“天价税单”。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