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Netflix前传:上市失败,泡沫裁员,CEO如何走过生死边缘

发布时间:2019-03-25 22:59:08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乱翻书
导读:原标题:Netflix前传:上市失败,泡沫裁员,CEO如何走过生死边缘 Netflix前传 上市失败,泡沫裁员,CEO如何走过生死边缘 乱翻书原创 作者:余智敏监制:潘乱 从《纸牌屋》到《女子监狱》,从《怪奇物语》到《黑镜:潘达斯奈基》,再到最近在奥斯卡斩获最佳

在微软被判定垄断的消息发布之后,也就是从2000年4月的第二个交易周开始,所有的科技股开始暴跌,纳斯达克狂泻不止,泡沫,破灭了。硅谷程序员们的财富神话也不复存在,百万美金的期权更是失去了意义,硅谷空气中弥漫着无尽的就业焦虑。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2001年9·11事件对股市而言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硅谷从20世纪90年代的狂热淘金潮开始全面进入持续的破产潮。

Netflix前传:上市失败,泡沫裁员,CEO如何走过生死边缘

首发失败后的Netflix面临着史上第一次重大危机。目前的租赁业务在持续的亏损。热潮退却,华尔街对这些持续亏损的前缀e或者后缀.com的科技公司不再狂热,取而代之的为期数年的避而远之。

哈斯廷斯开始考虑与百视达的合作以求生存。他提供了两种方案,一是业务合作。Netflix专注老电影和小众电影,百视达运营新发行的影片,在每家百视达连锁店内放入Netflix的宣传资料,并支付一定的费用。

第二种方案,卖身百视达。哈斯廷斯建议百视达以5000万美元的金额收购Netflix。

但是这些提议都被拥有着线下门店5000万注册用户,2000万活跃用户的傲慢的百视达拒绝了。彼时Netflix的订阅用户数还不到50万。百倍于Netflix的百视达一方面对未经验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抱着极大的怀疑,另一方面认为即便要开展线上业务,百视达也可以轻松复制Netflix的技术和产品。

对十年后申请的破产百视达而言,这或许是历史上最致命的一次错误。这家昔日被嘲讽轻视的“小公司”将逐渐成长为吞噬自己的巨蟒,成为了一头由自己亲手放任生长的野兽。

Netflix前传:上市失败,泡沫裁员,CEO如何走过生死边缘

2001年夏天,公司已经拥有接近1万部的DVD影片,是百视达最大门店影片数量的10余倍。美国DVD播放机的渗透率也在急速上升,截至2001年底,已经进入接近2500万的家庭。

DVD格式的普及速度之快,以及Netflix在这一市场的深耕,虽然基数小,但是用户增长速度对公司而言还是相对乐观。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现金流,公司在运营上持续属于烧钱状态,在资本寒冬下,必须大幅削减成本。

哈斯廷斯决定亲自裁员。

2001年9月的一个周五早上,哈斯廷斯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邮件,要求大家到平时开会的天井集合。他尝试着保持以往的振奋语气,告诉大家公司的使命是建立世界上最伟大的娱乐服务公司,帮助用户获得他们喜爱的电影并打败竞争对手。但是为了做到这一点,公司必须缩减成本。

“这就是今天的局面。你们中很多人就要失去工作,我对此深表遗憾”。哈斯廷斯说道,“不过我再次感谢你们付出的年华和奋斗。对于我们中间留下的员工而言,我们将继续前进,和你们在精神上并肩战斗。”最终百余人的公司裁员了45人,各项开支已经削减至最低水平。

在这段艰难的时光中,原有投资人进行了再次的注资,TCV,Foundation Capital和Institutional Venture在2001年以类债权的形式向公司注资1200万美金,帮助公司渡过了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最凛冽的寒冬。

2001年底,公司订阅用户数从2000年的29万上升至45.6万,2002年第一季度达到了60万。同时在公司在2001年底时,首次实现了正向的运营现金流。

Netflix前传:上市失败,泡沫裁员,CEO如何走过生死边缘

Netflix1997-2001年现金流(万美元)

2002年3月6日,Netflix再次提交S-1,新的招股书中,已经没有了.com的后缀。公司发行价定在15美元,IPO筹资8250万美元。带着60万的订阅用户,累计近1.4亿美元的亏损,和数据推荐的故事,在2002年5月23日,Netflix终于成功登陆了纳斯达克。

Netflix前传:上市失败,泡沫裁员,CEO如何走过生死边缘

上市当日Netflix员工庆祝场景

参考资料:

1、《网飞传奇》,[美],吉娜·基廷

2、公司招股书,创始人访谈,公司报道等公开资料

附模型说明:

Netflix前传:上市失败,泡沫裁员,CEO如何走过生死边缘

(1)核心在于迭代的逻辑,模型本身没有任何具体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模型内的变量不是固定的,上图中的几个变量只是一个示例,变量都可以调整。

(2)对于单个公司,这个模型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到了一定阶段,负面反馈的结果就是公司消亡。但是对于人而言,无论是经历企业生命周期的当事人亦或是旁观学习者,这样的终极负面反馈都是一个新的很好的输入。

例如哈斯廷斯第一家创业公司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第二次创业非常宝贵的输入。

1、提取变量

第一步,需要有对输入和输出要素的认知,需要本质性地思考,经历事件和获取信息的时候,能够快速抽象出当中的要素到底是什么。

信息可以来自于自身经历与他人经验的学习,自身经历的机会成本毕竟很高,需要持续性学习他人经验。

所有的这些要素中,创始人对负面反馈的认知是非常难的一步。他人的成功与失败都可以评头论足,自身的成功也很容易被放大,但是认知到负面的反馈这一步对很多创始人来说并不容易,认识到并接受大小失败是迭代的前提。

例如哈斯廷斯对于第一家创业公司的失败,提炼的核心变量在于管理,而对于管理这一子模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

2、持续迭代

模型是动态的,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个企业的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企业,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这个模型都不可能完全一致。

同时在大的模型中,每个变量也有自己的小模型。每个细分变量也会有各自领域的专家。例如房晟陶老师关于组织的模型,就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

每个组成变量的模型,他们的拟合也是持续迭代的,互相之间也会有影响。如下图所示,再次说明,里面具体的变量都可以调整。

Netflix前传:上市失败,泡沫裁员,CEO如何走过生死边缘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