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为何硅谷的印度裔CEO比比皆是,而华人高管寥寥无几?

发布时间:2019-02-14 13:56:54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虎嗅网
导读:原标题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论华人工程师之领导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作者,Alex Ren,2012年以硅谷华人鲜有的销售市场背景登陆硅谷,身为聚会中少有的商业背景华人,困惑于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于是,在过去3年中交谈了超过300名硅谷工程师,深

为何硅谷的印度裔CEO比比皆是,而华人高管寥寥无几?

原标题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论华人工程师之领导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作者,Alex Ren,2012年以硅谷华人鲜有的销售市场背景登陆硅谷,身为聚会中少有的商业背景华人,困惑于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于是,在过去3年中交谈了超过300名硅谷工程师,深感华人领导者的缺失,决心研究领导力的本质,以及中西方文化底蕴对于领导力培养的影响。

笔者认为,相对于华人领导者更强调内心修为,印度裔领导者更关注传递价值观,培养沟通能力、影响力、以及对商业的理解,而这些更加贴近西方对于领导力的定义。因此,华人工程师如果要培养领导力,应该培养更强的软实力,要实现从技术领导者到商业领导者的转换,并更深刻地理解所从事事业的社会意义。

本文试图探讨以下问题:

1. 领导力的本质是什么?

2. 华裔和印度裔在文化上的差别如何导致不同的领导力风格?

3. 处于变革期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

4. 华人该如何培养领导力?

正文

身处硅谷,已经习惯了印度裔高管甚至CEO比比皆是、华人高管寥寥无几的现状(举例说,在2017年美国的财富500强公司中,有10家公司的CEO原来来自于印度,而来自中国大陆的为0)。能够在美国这个全球的高科技领地占据顶级公司的头把交椅,一定有非常之处;一个族裔在短短20年里面做到这样的地位,也一定有非常之处!

带着这些思考,笔者深度研究了两位中印高科技领导者的代表:原百度首席运营官陆奇,现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两位都是杰出的领导者,笔者无意贬损任何一位,只希望尽量客观比较两位的领导力风格和特点,希望能激发读者的对于不同文化铸就的领导力风格的深度思考!

中印高科技领导者风格比较:陆奇vs 纳德拉

陆奇vs 纳德拉:早年成长历程

为何硅谷的印度裔CEO比比皆是,而华人高管寥寥无几?

陆奇

陆奇,生于1961年的上海,5岁到15岁经历年代变动,被送到江苏小镇的爷爷家里寄养,没有水电,吃不上肉,所以营养不良,体格孱弱并且视力不佳,因此未能应征上一份轮船制造厂的工作,19岁考上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从此走上漫长和辉煌的计算机研究和工作历程。

为何硅谷的印度裔CEO比比皆是,而华人高管寥寥无几?

纳德拉

6年后的1967年,纳德拉出生于印度中部城市海得拉巴,其父亲在英属印度期及印度独立后均担任政府高官。从小热衷于板球运动,几乎对其他任何事情没有兴趣。和陆奇不同,板球这种集体运动对其人格培养和领导力风格的培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如何激励队员、如何让团队协调一致,甚至如何打造企业文化。

纳德拉成长的学校海得拉巴公立学校培养了诸多的领导者,如Adobe CEO Shantanu Narayen, MasterCard CEO Ajay Sinh Banga,以及诸多议会领导人、学者和作家等。这所学校强调因材施教,而非成绩至上。纳德拉自认为并非最聪明的孩子,但15岁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并开始思考软件、工程和个人计算机普及等问题。但他没有通过印度最好的理工大学印度理工学院(IIT)的入学考试,但最终在Munipal Insititute of Technology读了四年之后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WM)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并于1990年毕业。

在纳德拉来美国的同一年,即1988年,陆奇在复旦大学遇到卡内基美隆大学(CMU)计算机教授、图灵奖获得者艾德蒙·克拉克教授,受其赏识和帮助,于1992年来到CMU攻读计算机系博士,并于1996年毕业。

按照统计,硅谷华人和印度裔的受教育程度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印度裔在硕士毕业之后,有超过28%的人去读了MBA,而华裔尤其是中国大陆来的人,读MBA的比例只有7.2%, 但是读博士的比例则达到28.6%,显然印度裔更重视商业、管理,而华裔更重视研究和技术。1996年,和诸多美国的华人工程师和印度裔工程师一样,陆奇拿到博士学位,而同一年纳德拉则拿到MBA学位。

为何硅谷的印度裔CEO比比皆是,而华人高管寥寥无几?

硅谷华人、印度裔受教育程度比较

童年的陆奇受马列思想的影响,梦想成为哲学家,认为只有哲学家才最有能力解决世界的各种问题。但是迫于生活和就业的压力,一开始本来想选择物理,因视力达不到要求而改换到计算机专业。他的人生大多由于复杂的时代背景而改变历程。但就其信仰而言,和其他同时期的中国文人一样,陆奇融合了中国传统文人和硅谷技术工程师的特质:内敛、优雅、从来不咄咄逼人,低调、积极、以行动证明自己。

和大多数的印度人不同,纳德拉从来不是笃信宗教的人。相反,他认为我们每个人天生是自由的,应该由其所作所为和努力工作来判断一个人,而非他拥有的财富。年轻的纳德拉曾经认认真真考虑过专业从事板球运动,他从板球运动中悟到一些领导力的原则,第一个原则是不遗余力地进行竞争,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威胁的时候要充满激情;第二个原则是要把团队放在优于个人地位和个人荣誉的位置上;第三个原则是领导力首先要做是激发所带领团队成员的信心。早年的这些经历塑造了两位领导者各自不同的风格:陆奇带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心修为,而纳德拉则强调竞争、团队和领导力。

职业生涯:发展期

陆奇的职场生涯很顺利,进入IBM两年后,很快被当时的热门公司雅虎邀请,参与后来的雅虎搜索开发并主导搜索广告技术的开发。8年后,即2006年被雅虎委任为负责搜索引擎研发的资深副总裁并升为执行副总裁。

纳德拉比陆奇早6年参加工作,先在Sun Microsystems从事电子邮件等桌面软件的开发,之后于1992年加盟微软参与王牌产品-32位操作系统Windows NT的开发,他利用周末时间坚持读完了MBA课程。日常的工作包括全国各地拜访客户,说服各大公司使用微软操作系统。后进入Xerox PARC,硅谷显赫一时的创新中心,进行视频点播技术的开发。

2008年,在PC出货量陷入停滞时,搜索和在线广告收入则持续增长,受当时的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的委任,纳德拉担任在线搜索和广告业务的负责人, 也就是后来的Bing业务。

自此开始,两人有了实质性的接触和合作,并开始了长期的合作。2008年,纳德拉和史蒂夫以及后来微软人工智能事业部的负责人沈向洋,一起到硅谷邀请陆奇加盟,为此,纳德拉同意自己汇报给陆奇。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