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SH不仅仅用于抢新闻,还是新闻品牌的展示窗口
2017年,Gannett旗下的新闻应用《今日美国》和《密尔沃基哨兵报》以多次应用富媒体进行推送而受到关注,它们也是唯二两家借助视频内容进行推送的媒体。2018年监测期内,《今日美国》共发布了92条推送,其中71条为视频内容;《密尔沃基哨兵报》共发布了58条推送,其中13条为视频内容。 富媒体内容占12家新闻机构各自推送数量的百分比统计 《芝加哥论坛报》自2017年开始推送富媒体内容,在2018年监测期内,其共推送65条内容,其中15条包含图像内容。根据Wolf的说法,何时需要在推送中加入图像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记者的直觉,但是富媒体内容的应用可以提高用户的参与意愿。据她介绍,目前有三分之一的《芝加哥论坛报》推送内容包含图像,带有图像内容的推送往往拥有更高的用户点击率。图像的确可以强化推送的传播效果,但是《芝加哥论坛报》坚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加入图像内容,严格避免因滥用而削弱富媒体内容的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还有许多新闻机构坚持没有应用富媒体推送,《纽约时报》就是其中之一,尽管早前其曾试行过富媒体推送。Eric Bishop表示,目前还未能开发出高效的富媒体推送流程是《纽约时报》不应用富媒体内容的首要原因。其次,他对预览图像在推送中发挥的价值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在用户没有点开推送的情况下,编辑们很难找到表现力强且尺寸合适的图片。《华尔街日报》的Izzo也赞成这一观点,他认为,现有的富媒体推送并未给用户带来好的体验。尤其是在新闻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往往缺乏现场照片,图像的重复性使用将会造成人们对信息的误读。 《卫报》在四小时之内发布的三条推送均应用了同一张图片 总而言之,当前在推送中应用富媒体内容,主要存在以下四点缺陷: 第一,编辑过程繁琐; 第二,由于预览图像过小,富媒体内容可能并未承载预期中的传播效果; 第三,愿意点开推送观看大图或完整视频的用户仍是少数; 第四,富媒体内容的重复利用会使人们对信息造成误读。 案例研究 特朗普政府的家庭分离政策是监测期内最重要的新闻议题,复盘媒体围绕这一事件的新闻推送,实质上对以下重要问题做出了回应:
在案例研究中,Tow中心选取了四个不同性质的新闻机构,并结合各自的受众和商业模式差异,对其推送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这四家新闻机构分别为:
案例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1. 不同新闻机构在就同一议题的推送上数量差异很大 在为期两周的监测中,共有284个关于“特朗普政府的家庭分离政策”的推送被发出,其中,推送数量在6月28日达到最高点,7月1日则是推送数量最少的一天。推送数量的波动与事态进程密切相关,推送数量较多的天数均是该新闻事件中的重大转折点。 2018年6月27日凌晨的一系列推送 不同新闻机构在就同一新闻事件的推送数量上也显现出很大差异,小部分媒体仅对官方立场进行了推送,如BBC新闻、《商业内幕》、《密尔沃基哨兵报》和《明星论坛报》仅进行了1次推送。更多媒体则是紧跟事态发展,进行了多次推送。其中,CNN在两周内共推送了37条相关新闻,平均每天推送2.6条。CBS新闻、《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NBC新闻、美联社、《今日美国》、BuzzFeed News则至少每天推送一条相关新闻。 如今,媒体就同一事件进行多次推送已经不能被称作是新鲜事。在采访过程中,新闻机构普遍认同,用户已经适应了频繁的应用推送,这使得媒体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推送,而不必担心引起读者的反感或视觉疲劳。简而言之,只要内容足够充分,推送再多也不为过。早在2017年的研究中,一位移动编辑在接受采访时即表示:“我们不再担心过多的推送会惹恼读者,因为人们的手机上总是安装着许多应用,无论是Snapchat,还是Instagram或WhatsApp,人们每天不可避免地要接收无数条推送。” 在事件发展迅速的新闻议题中,这样的立场则更为突出。事实上,CNN、CBS新闻、《赫芬顿邮报》、NBC新闻和《华盛顿邮报》都曾在一天中超过五次推送有关“特朗普政府的家庭分离政策”的新闻,CNN更是创下了单日7条的推送纪录。 CNN在2018年6月20日推送了7条有关移民危机的新闻。 2. 基于推送对象进行灵活推送 移动版编辑需要考虑的另一问题是推送对象,这一点对于同时拥有大量国内和国际读者的全球性媒体尤为重要。例如,在对移民政策的有关报道中,《纽约时报》通过后台定位数据将相关新闻推送给了美国读者,而非全球读者。CNN则根据用户自己设定的兴趣板块进行细分制推送,CNN方面表示,灵活的推送机制能够避免对用户造成信息过载。 3. 推送适用于自身品牌形象的内容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