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温州站长网 (https://www.05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新职业教育:东风已至

发布时间:2019-03-04 16:44:40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36氪
导读:编者按:本文作者为多鲸资本副总裁倪同学,他从模式、品类以及交付形态方面,细致地对“新职业教育”进行了探讨。文稿发布在多知网(ID:duozhiwang),36氪经授权转载。 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大多数行业中“职业教育”是以“学徒制”(apprenticeship)的形

慧科在一线连接了企业和高校之后,紧跟政策与市场,培养“新工科”、“新商科”等领域人才。这里体现出的,便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新职业教育”中的“新品类”。随着技术的迭代,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新的职业不断出现,与之相伴随的便是新职业教育品类的机会。

我们在看职业教育的品类机会时,首先思考的问题便是:什么样的品类是个好生意?三千六百行中,如美容、美发、美体等“现代服务业”很好地满足了人们新生活方式的需求,但这种行业仍然处于“学徒制”阶段,学习和就业往往在同一体系内完成,给学员免费进行培训。这种服务业的职业教育,便不是一个诞生赚取规模化利润公司的好品类。

一个好的职业教育品类,其训练的“能力模型”很重要,如互联网领域的产品经理、运营、营销等。这些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是人们能够沉淀并阶升的,其“天花板”很高。这也意味着,有些品类的职业教育用户生命周期可以非常久,甚至达到30年,比K12教育还多了一倍多。理发店的Tony在经过了几个月的学徒期之后上岗搬砖,之后便是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能力模型中没有沉淀和阶升。

我们说到的三节课,便是新职业教育中“新品类”的代表。其最早便是进行产品经理培训,而在2010年之前,历史上是没有“产品经理”这一职业的。随着这些年移动互联网带动的风险投资热潮,在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中,需要更好的用户体验,以便获取更好的数据从而To VC。这时,产品经理的角色也就尤为关键。

但我们的问题随之而来,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裁员,原创性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只剩下一些“修修补补”的活儿时,产品经理的需求没有那么旺盛。这时,产品经理的职业培训是否还有其生命力?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产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互联网正在快速下沉。C端的互联网流量之争或已告一段落,但B端企业的互联网化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这里其实是“产业互联网”的大背景。如金融、地产、教育、旅游等传统行业,都面临着信息化升级的过程。这也是巨头所看到的机会,如腾讯通过调整事业群架构,重仓“产业互联网”。在此趋势下,带来的便是对广义的产品经理人才的需求。

另外,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是“通用性模型”。和咨询很像,产品经理训练的是一种“结构化思维”,成为一个产品经理,你可以是任何专业背景,所训练的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对人性的洞察能力。如同某VC大佬曾经说过“最适合当VC的人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所训练出的能力,也许会成为一种标配式的能力——如同驾驶技能。如前所论述的,能力模型优异的职业教育品类,将有持久的生命力。

新职业教育:东风已至

(图:产业互联网的特征。 我们看到今天的企业员工所面对的职业场景是高度复杂化的,“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或成为底层标配)

产业互联网的趋势,将带来是各个行业的底层人才技能升级。哪怕简单到SaaS的使用,对于很多基层人员来说都是相当高的门槛。这样的需求也催生出了“企业内训”市场。如插坐学院等公司,就是在企业的信息化转型过程中,提供“新媒体营销”等品类的职业培训。今天的引流神器抖音营销,如果没有人来教,一切只能自己摸索,这便意味着成本。人才是企业的根本,只有员工随着时代不断进化,企业才能持续升级从而不断创造利润。

关于职业教育的新品类,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关注两件事情:(1)市场是否足够大(2)品类是否具有延展性。足够大的市场,才能生长出规模化营收的公司。而延展性带来的,则是估值的想象空间。

首先我们来看哪里有足够大的市场。

衣食住行当中,“民以食为天”,餐饮是一个过4万亿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我们发现其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与开一家餐厅所要求的能力模型,产生了非常明显的Gap。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通过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烧钱大战培养了新的用户习惯之后,“开餐厅”这件事情也有了新的含义。延续了上千年的纯线下模式不再适用,并由于餐饮行业信息化带来的供应链管理、人们对于服务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在餐饮行业这样的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职业教育机会。这里接受教育的对象,就是餐饮老板们。

于是,深耕餐饮产业的“餐饮老板内参”发现了这个机会。餐饮老板内参从自媒体起家,在几年时间内覆盖了160万“餐饮老板”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在中国粗略估计为千万级。可见规模的餐厅为500万家(其中大众点评上只有300多万家,中间便是没有在线化的部分),并且以每年更换80%的速度进行洗牌。另外有着大量“想开餐厅而不得”的准餐饮老板,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从业人员。我们看到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市场,假设按照10万的客单价,现有的500万餐厅的保守估计,便是5000亿的潜在市场空间。

生命周期短(线下餐饮业态平均存续0.5-1年)、竞争激烈(看似门槛低,导致极其红海)、运营高度专业化,等等因素,导致餐饮老板人群的职业教育是个很好的生意。这样的职业教育领域,有可能会产生规模性营收的公司,但其模式的局限性也存在——当这一批人学会了之后,便会离开平台,只能继续寻找新用户。换句话说,这时就面临着我们另一个问题:品类的延展性。

我们回看所谓“旧职业教育”,在各个职业领域都出现了一批公司,如公考领域的中公、华图,医考领域的金英杰,司考领域的万国,等等这些都会面临着“扩品类”的问题。花费高昂营销成本获取的用户,在完成阶段性学习之后便离开了平台,用户生命周期有限。如果强行扩品类,其师资、营销、课程体系等等都得重新做一遍,其难度不亚于二次创业。

我们还是站在所服务“人群”的角度思考。这样“延展性”便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品类的宽度,是不是能够围绕着同样的人群持续服务?如IT培训,除了基础的C++,还有Java、Javascript、Python、R等等伴随着新底层出现的语言,程序猿们也需要更新火药库。之后还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着你。

其二则是品类的纵深,是不是值得同一个人长期投入学习?如营销,显然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技能,顶级营销大师叶茂中,和初出茅庐的4A公司实习生,可能有着“天山童姥之差”。即使同样在行业中浸淫许久的营销老手,由于天赋的原因,也会有着“金线之差”。职业教育品类的宽度和纵深,决定了单个学员的LTV模型,也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公司的估值预期。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