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科技行业,厚积而薄发
其中包括:直接面向客户提供综合销售平台或比价销售平台,帮助客户更好的获得想要的产品;其次还有管理型总代理,国外叫MGA (Managing General Agent),这类公司不仅提供销售渠道的支持,还提供产品设计、营销以及客户服务,以帮助保险公司更好服务客户,在国内像大特保等公司具备此类业务属性; 再次是网络互助平台,这其实一般不算作保险科技,更多是网络互助计划,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水滴互助及蚂蚁金服的相互宝;保单的管理和智能投顾领域也有不少创业公司。 保险科技对业务各个环节的影响 保险行业的主要业务环节可以分为保险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及渠道发展、定价核保,以及后续的理赔及客户服务。 因为保险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做精算,所以大数据对于产品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根据不同群体的风险特征和需求设计针对性的保险产品,比如退货运费险、特殊运动的保险、酒店取消的保险、航班延误的保险、手机碎屏险等等,都是因为有了场景和大数据,这些产品才能够落到实处。 另外,基于保险科技可以提供设计个性化定制的产品,比如说基于物联网的感知UBI设备设计创新的产品,这是保险科技对于产品设计端的影响或者促进。 在市场营销方面,保险科技对于市场营销的在线化、移动化、一站式及比价都有很好的帮助,特别是个性化的智能推荐,根据每个用户不同的特征来推荐更合适的产品,以及智能的精准营销,都是保险科技对市场营销环节的作用。 保险科技在定价核保环节的应用。首先,保险的定价不仅可以应用大数据来分担风险并且计数平均价格,而且可以基于不同人的行为习惯、风险特征,采用一个更丰富的定价因子和数据采集,使得定价更为动态和精准。 人工智能在核保环节的作用,比如可以通过智能客服、人机交互的方式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信息,可以更好地评估客户的风险,从而提出自动化的承保建议以及提高承保效率。 举例而言,在美国有一家公司Betterview,结合无人机获取被保房屋的相关风险信息并基于分析模型为核保提供建议。这些都是保险科技在核保环节的作用。 在理赔和客户服务环节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在远程定损、自动化理赔和反欺诈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内保险科技的发展进程 关于保险科技发展进程其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评判。 总体来看,第一个阶段应该始于2012年左右,为做保险科技的1.0时代。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利用互联网通道,把原有产品的销售在线化,把前端渠道和基本的客户服务实现线上化,所以这个阶段对传统业务模式进行了基本改造,这个阶段持续了三年左右。 从2015年开始,保险科技步入创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保险场景化,特别是与流量入口的结合,比如携程、淘宝、腾讯、京东结合互联网的业务场景来做保险的定制,形成退货运费险、账户安全险、航班延误险、酒店取消险等。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场景化定制,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来定制更具针对性的产品,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个性化产品。同时,在这个阶段,诸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开始在保险业务的局部环节逐步发挥作用。 保险科技的第三阶段为重构阶段,所谓重构不仅是保险科技在渠道、营销、产品定义方面赋能,更多是重构整个的业务模式,可能会创造出与传统保险业务模式不同的商业形态。 这个阶段不仅仅依赖于保险科技,也高度依赖于监管环境、监管创新、监管容忍度以及业务模式的调整。因为在中国以及亚洲其它国家,例如新加坡、韩国等,都属于高度监管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保险科技发展的步伐快或者慢,非常依赖于监管的容忍和支持。 在全球范围内,比如在加拿大、澳洲、马来西亚、德国、英国、美国,保险科技走得比中国更快,因为当地的监管环境相对来说有更高的容忍度。 简单举例,在德国有家公司Friendsurance,是一个保险代理公司,其创新模式在于它的保费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实际进入保险公司的帐户,还有一部分当做回报资金池,会根据相同的保险需求,把客户分成一个个小组,到了年底的时候,根据理赔的情况把资金池里没有使用部分返回给被保险人作为奖励。 这种模式会激励被保险人更守信用、降低保险赔偿的发生,并且极大程度地减少欺诈风险,最终对于保险双方都是互利的。但是这种模式中短期在国内很难发生,因为监管对保费返还等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 目前国内的保险科技还于处第二个阶段,基本上没有迈入到重构阶段,从目前保险科技创业公司所获得投资的轮次基本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目前中国的保险科技创业公司约有250~300家左右,大部分获得投资公司的投资轮次处于A轮或者B轮,极少进入C轮,所以大部分公司还是处于早期阶段,都在不断地做探索和试错,而且各个细分领域百舸争流,还处于相对野蛮生长的阶段。 保险科技应用到保险业务的主要方向 保险公司其实有大量的用户数据、行为数据等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掌握市场趋势和风险情况,推进产品的设计和定价。 区块链在保险行业里也有一些应用。其中在再保领域相对应用较深,因为再保涉及到多家保险公司的约定,比如说有些大风险业务,保险公司承保之后要根据之前的约定,自动或者手工分配到再保公司和其它的共保公司做风险共担,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场景。 此外,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智能合约等等,在业内也有几个不错的产品。比如众安科技联合中再、汉诺威再、通用再等合作发布《再保险区块链(RIC)白皮书》, 联合倡议发起建设再保险区块链公司间交易平台,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共同建设再保险平台,提高交易效率,加速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再保险领域的应用; 还有上海保交所与几家外资公司在再保领域提供的区块链产品支撑,该所发布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保交链”,利用保交链技术可实现共保、再保业务信息的线上可信流转,助力形成再保/共保新交易生态。智能合约,即根据约定自动进行再保的分摊和合约的执行,这也是保险业务中应用到区块链技术的典型场景。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