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科技行业,厚积而薄发
但是随着保险科技不断的渗入,过去几年有若干家公司在这个细分市场做得很好,保险极客就是相对典型的一家:市场整体反馈好,融资进展也不错,在去年完成了B轮融资。不仅是国内,包括在英国、美国都有不下十家公司,在中小企业领域都有很好的市场表现,得到了资本的认可。 第六个例子,车险领域的车车科技。在国内整个保险市场当中,财产险大约占了1/3左右,保费在1.2万亿左右,这个当中其实70%是车险,大约在8000亿左右。 车险是每家大型产险公司都非常关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当中也有非常多的创业公司参与,车车科技是比较典型的一家。 车车科技是2014年成立的,在早期比较侧重于线上的比价和销售,对接了五十多家保险公司,给到不同的场景方,比如4S店、修理厂等,提供比价和销售。 目前车车科技已经发展成国内最大的车险开放平台,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的场景,实现车险的一站式投保服务,对接了200多家互联网的渠道、一百多万的投保人、500多万的代理人群体。车车科技在2018年初收购了国内比较大的一家中介公司泛华金控,通过收购完成了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目前车车科技在国内车险网络销售领域走在前列。 在车险领域还有一家公司元嘟嘟,在2017年底成立,定位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汽车构造和保险条款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保险公司做车险理赔的风控。 它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做远程图象识别、远程检测,帮助保险公司做理赔的反欺诈识别,包括快速理赔自动化、提高用户感受,控制理赔费用的支出。从目前来看,这家公司的发展比较快,是车险理赔领域比较有代表性一家保险科技创业公司。 在车险领域有一家路比公司,据介绍,该公司提供全方位UBI车险解决方,并与国内一些保险公司达成了业务合作。车险是受到监管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国内近几年对UBI车险非常关注,但在产品上一直没有突破,这跟中国商业车险改革的进程有很大关系。 如果要根据使用状况做保费折扣或者返还,在国内当前的环境下还做不到,但是很多科技公司已经在做技术准备,包括与汽车厂商、保险公司合作,做一些前期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工作。 第七个例子,SaaS领域的南燕科技。南燕科技成立于2015年底,通过SaaS的方式给众多保险经纪公司提供业务管理平台。很多保险经纪公司在科技方面力量还很薄弱,南燕科技提供承保、核保、定损、理赔、客户服务等功能,帮助保险经纪公司更快地与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对接。南燕科技目前获得了B轮投资,投资方是美国史带保险。 再来简单看下几个国外项目的情况: 第一个例子,美国的一家公司John Hancock,中文名恒康人寿保险公司,其实是一家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公司。为什么看这个案例呢? 不是因为它在科技上有重大创新,而是因为它在去年做了一个大的业务转型调整,是业内第一家传统寿险公司放弃传统承保方式,转而销售基于可穿戴设备来跟踪客户的健身、健康数据的交互式新型保险。可穿戴设备其实不新鲜,在国内包括平安、友邦其实都提供可穿戴设备来感知客户的健身方式等等。这种良性互动有助于保险科技改变传统寿险营销承保方式。 国内像平安、友邦,更多把可穿戴设备作为一个吸引客户的手段或者是客户体验提升计划,并没有跟保费的折扣做关联,当然也跟监管环境有关。 这个例子说明,很多国外的传统保险公司,都在利用科技力量促进传统保险业务的变化和转型,更好地进行客户互动、产品业务模式的创新。未来的几年,国内可能会出现相关业态的变化,可以关注。 第二个例子,美国的一家公司Metomile,这是一家比较典型的基于UBI也就是基于使用而确定保费的产品形态。 它在美国是一家相对比较标杆性的企业,定位于给一些低行驶里程用户按里程提供保险的公司。传统的模式是无论这个车开或不开、开多或者开少,保费都相对固定。 但是美国的这家公司给那些开车比较少的客户提供更好的保费优惠,从它的统计数据来看,它的客户平均每年的保费是全国平均值的一半。这个客户群体其实规模也不小,而且这个模式能更好的适应碎片化场景。 比如,私家车的车主加入Uber之后,风险可能会大增,传统的保险公司一般都不愿意去承保这样的客群;而Metomile与Uber合作之后,如果这个司机是处于载客时间段的保险由Uber自己来承担,而非载客时间由Metomile来承担。Metomile的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碎片化的场景,在美国的口碑和欢迎度不错。 当然因为这些科技公司的前期投入比较高,所以本身的财务报表数据目前还不是特别好看,但是随着科技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市场渗透度的变化,将来应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第三个例子,美国的一家公司Roost,成立于2014年。 这不是一家典型的保险科技公司,定位是基于物联网智能家具的科技服务商,在美国跟14家产险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帮助家庭预防漏水等损失事件的解决方案Alert。 Roost通过物联网设备,可以向客户提前或及时发出漏水通知或预警,提高了保险客户和保险商之间的沟通透明度和定价准确度。Roost的数据库与保险公司理赔端是直接对接的,能够帮到保险公司在事故发生后快速核赔和支付,减少了客户等待理赔的时间,客户体验大幅提升。 另外因为投保人能够更早的发现事故,将事故的损失控制得更小,这也是保险公司非常看中与Roost合作的价值。所以Roost表面上是一个智能家具制造科技公司,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家保险科技公司。这类公司在国内也开始出现,将来应该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第四个例子是Simply business,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英国,主营业务为在线上为客户提供定制企业保险和房东保险服务,目前已经为超过40万的客户提供服务。2017年该公司被美国保险公司Travelers以近5亿美元价格收购。 Simply Business 平台通过一系列线上评估机制,为中小企业主和房东提供合适的保险业务,覆盖的是长尾的需求。现在已经是英国最大的线上企业保险经纪商,构建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目前欧美的中小企业保险服务商主要是利用技术和平台优势对接中小企业客户资源,而国内此领域的创业公司则侧重于服务某些特定场景,优化商业价值链。 在美国中小企业保险服务商市场一年保费大概是一千亿美金,也就是约6000亿人民币,接近国内车险的年保费8000亿人民币的量级。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在4000万到6000万之间,这样一个细分群体有待更好地挖掘。 保险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机遇 一,数据。 从国内外的保险科技发展趋势来看,数据永远是核心。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分散是保险业的重要基石,风险识别的基础已经从对历史风险的统计分析,发展成为通过大数据建模实现对风险的高精度、宽维度及时识别。 如何更广开源更细颗粒度的获取数据,如何更为有效的使用数据,将成为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将促使产品精算、风控管理、人员管理、内控审计等一系列流程,逐步产生深刻变化。 二,物联网+保险场景。 物联网与保险场景的需求有着天然的契合。数据化的必然要求是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标准化,这就必然要求数据收集机制,较少依靠不稳定的人工,而是依靠机器本身。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